欢迎来到 李亚倩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李亚倩这,就是卓舞!-魅力乃东

2019-03-15 全部文章 300

李亚倩这,就是卓舞!-魅力乃东

李亚倩
初春的多颇章乡,乍暖还寒。尽管太阳早已经爬上山头,但积雪依旧固执的黏在山尖,久久不肯化去。
绵延无尽的山峰变成背景,还没开始播种的土地变成舞台,在多颇章乡居住着的人们换上盛装,脚踩在最熟悉的地方,踏着鼓点,跳起世代相传的舞蹈。
手中挥舞着的是一种传承,口里唱起来的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记忆。

【40分钟的震撼】

和往常不同,街道上的热闹全然消失,没有行人在路上行走,像是大家都去赶集了似的,初春的街道一片冷清。一直到接近多颇章乡乡政府大院时,才看到人头攒动。

图/第一届“卓舞之乡”文化节现场
好不容易挤进现场,乡亲们早已盛装出席,搬着凳子坐好,等待第一届“卓舞之乡”文化节演出的开始。要是稍微来迟了一点,就只有搭个板凳,站在凳子上往里看。这都还不爽快,甚至还有人干脆爬上对面房子,站在窗口看表演。一时间,乡政府小小的院子,俨然变成了露天“剧院”,虽没有对号入座的说法,但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围绕着舞台四周,早已水泄不通。

图/看演出的人们
随着领舞者挥动着手杖,踏着脚上的银铃声,演出正式开始。16个小伙子精神抖擞,踩着节奏,甩开手臂挥舞着手中的鼓锤,迈着整齐的舞步,围成圈在舞台上站定。
他们围在一起,音乐声伴随鼓点,响彻山谷,还应和着整齐的口号。虽然他们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早已习惯了高海拔地区缺氧的环境,但连续40分钟不间断、高强度的舞蹈动作,还是让他们脸上渗透出汗珠,快到演出结束时,个个都气喘吁吁。
舞者们时而挥动着手里的鼓槌,时而转着圈,用力撩起裙摆,时而击中腰间别的鼓,举手投足之间,每一个动作都直击心灵。根据节奏快慢不同,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甩动着头上的辫子,让辫子在最靠近土地的一瞬间,顺势接地,以这样一种夸张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土地的敬畏。

图/卓舞演出
脚上的铃铛混合着鼓点,发出沙沙的声音,那种悠远绵长的铃声,亘古不变,霎时间,好似打破时间的桎梏,穿越古今。

【苦练28年】

卓舞是一种表达纪念的仪式,只有在重要场合才会跳起,它每段舞蹈唱词和动作不尽相同,在只能靠口耳相传的传承下,记住这些唱段是不容易的事。
领舞的尼玛欧珠老师今年53岁,由于卓舞向来是父与子的传承,于是他便承担起“卓舞传承人”的重任,从27岁跟随父亲学习卓舞到现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登台表演的机会,总共7次。为数不多的演出背后,是一次次辛苦排练。

图/尼玛欧珠老师
如今,跳起卓舞的,大多是年轻人。农闲时组织到一起进行排练,他们也深知,身边的卓舞唱段几度失传,但通过努力,学习这将要失传的文化,就是在“抢救”口耳相传的传统技艺。

【上千年的故事】

“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就是多颇章乡卓舞,耗尽全身力气的舞蹈。每一次击鼓都象征先民们战胜自然的精神,每一次跳跃都是力量的展现。
领舞者口中唱着引导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还用来提示舞者接下来该做什。在舞台上,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还原当时的场景,再引导舞者以具象的音乐和动作表达出来。

图/卓舞演出
舞蹈,总是以艺术化的手法,表达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作息,记录着人们的劳动、生存、繁衍……现在能看到的多颇章乡卓舞,只保留了其中的15段,所展现的,就是把藏族先民们修建桑耶寺的过程,活灵活现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音乐和舞蹈戛然而止,一切又回归平静,揭掉了面具和身上装扮的人,又变成普通人,回归到生活劳作当中。
也许这是一种源自于艺术带给人的震撼,虽然语言不通,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从每个人的脸上,举手投足之间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