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李亚倩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李亚倩连载:《诗画侃百族》这本书值得推荐!(一)社会篇7172 (二)劝善篇12 《历史典籍中的苏州菜》连载:第五章-吴门人家

2019-03-21 全部文章 271

李亚倩连载:《诗画侃百族》这本书值得推荐!(一)社会篇7172 (二)劝善篇12 《历史典籍中的苏州菜》连载:第五章-吴门人家

李亚倩
第二节 苏州传统乡村节令菜
苏州的传统节日菜点十分丰富,是苏地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的完美结合。
元宵节:圆子、油健、灯圆
圆子、油?
正月食用圆子、油?的习俗,很多传统饮食文献中都有记载。
据《清嘉录》记载:“上元,市人簸米粉为丸,曰圆子。用粉下酵,裹馅,制如饼式,油煎,曰油?。为居民祀神享先节物。”圆子是吴人正月必食之物,小圆子还可用油炸的方式,制成饺状食用。春节后,吴人有亲朋交宴的习俗。宴席上除了食小圆子,仍然有食春饼的习惯。
江、震《志》:“元夕会饮,以米粉作丸子、油?之属食之。”元夕以糖圆、油饼为节食,盖始于永乐十年,岁以为常,见《皇明通纪》。厉静香《事物异名录》载宇文护置毒糖?,谓今之元宵子。
[附注]
《清嘉录》:周必大有《元宵浮圆子》诗:“时节三吴重,圆匀万里同。"范成大《上元记吴下节物》:“捻粉团栾意。”即今之圆子也。吴匏庵《粉丸》诗:“既饱有人频咳唾,席间往往落珠玑。”杭人谓之上灯圆子。《正字通》呼蒸饼为馑。俗以油煎为?。
灯圆
十五日为上元节,街市张灯,好事者为藏头诗句,任人商揣,曰灯谜。又有扎龙马诸灯行游街市者,前后数日,少年往往鸣钟击鼓以相娱乐,谓之元宵鼓。是夕杀粉筛细,圆如芡实大,食之曰“灯圆”。(道光《震泽镇志·风俗》)
二月二:撑腰糕
二月二,苏州人习以以隔年糕油煎食之,谓之“撑腰糕”。
蔡云《吴歙》云:“二月二日春芷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又徐士铉《苏州竹枝词》云:“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顾禄《清嘉录》卷二)
二月二日家食年糕,谓之撑腰糕,云可免腰疼。(道光《震泽镇志·风俗》)
[附注]
刘若遇《芜史》:燕俗二月二日,用黍面枣糕以油熬之,曰“熏虫”。
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二日煎糕熄豆,以祀土地。
《昆新合志》:二月二日,食撑腰糕。撑,字书无此字,俗呼雌枪反,去声。
二月初八:冻狗肉
二月初八日,为祠山张大帝诞。相传大帝有风山女、雪山女,归省前后数日 ,必有风雨,号“请客风”、“送客雨”。虽一气甚温,又必骤寒,俗有“大帝吃冻狗肉”之谚。《太仓州志》云:“二月八日,为张大帝生日,必有风雨酿寒”,《常昭志》亦云:“大帝吃冻狗肉,逢辰日,上天有接客风、送客雨。"神话传说对乡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二月初八吃冻狗肉之习俗即是由此而来。
[附注]:
考晋詹仁泽《祠山家世编》、宋程綮《三柳轩杂识》俱引《祠山事要》,有“化身为彘,督阴兵浚河,为夫人李氏所觇,工遂辍,是以祀之避稀用犬。"
刘绳庵《重修庙记》:“每春阴多寒,折俎用冻脯。"此殆俗所传冻狗肉之说欤?
《饮食须知》:狗肉味酸,成性,温服,食人忌食。九月食犬伤神,反商陆,同生葱蒜食损人,同茭食生癫白,犬合海鱼由食必得恶病。勿炙食,令消渴。妊妇食之,令子无声,且生虫疫,证及热,病后,食之杀人,勿同鲤鱼、鳝鱼、牛肠食,令人多病。春末夏初多猁犬,宜忌食,瘦犬有病发狂暴死,无故自死者,有毒杀人,悬蹄犬伤人,赤股而躁者气臊,犬目赤者,并不可食白狗血和白鸡肉、乌鸡肝、白羊肉、蒲子羹等食,皆病人。白犬乳酒服,能断酒犬肾,微毒,《内则》云食犬去肾不利人也。
三月三:野菜花、眼亮糕
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或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云能明目,谓之眼亮糕。
[附注]
苏东坡《物类相感志·总论》:三月三日,收荠菜花,置灯檠上,则飞蛾蚊虫不投。
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上巳日,置荠.菜花于灶上,可驱虫蚁。诗云:“一枝春向灶觚探。"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昆新合志》:三月三日,各乡村舁神朝岳帝,曰野菜会,北乡h更盛。儿女皆簪野菜花,
或以野菜花抹灶,可驱虫蚁。
吴自牧《梦梁录》:清明以柳条插门,名曰明眼。
清明:野火米饭、粽子、螺蛳
野火米饭
儿童对鹊巢支灶,敲火煮饭,名曰野火米饭。
《辇下岁时记》曰:“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绢三疋金碗一口。"吾乡野火米饭,犹循钻火遗风。钱思元《吴门补乘》亦载野火米饭之俗。
吴俗元旦不借火,不汲井,不扫地,清明节踏青,儿童对鹊巢支灶煮饭,煨之野火米饭。(《苏州府志》)
粽子、螺蛳
苏州人清明也有食粽子的习俗:“清明前后数日祭墓谓之上坟,是日家食粽子,门檐各插柳枝,儿女亦各戴之,又有士女联袂出游日踏青,晚食螺蛳曰挑青。"(道光《震泽镇志·风俗》)
立夏:樱桃、梅子、螺蛳、咸鸭蛋
立夏节,食品之应时者,各节之中,以此日为最多,如樱桃也,梅子也,一红一绿相映成趣,麦蚕也,酒酿也,螺蛳与咸鸭蛋也,均为小孩最喜之食品,并有将以上各种应时品贡献于祖先之前者。
端午:粽子
五月端午食粽子之习俗可谓历史悠久,《苏州风俗》:“端午粽:端午前,比户裹角黍。以箬叶裹糯米,曰白水粽。有置赤豆者,有置火腿者,有置酱肉者。其形大多四角交错。又有所谓小脚粽者,则裹束如三寸金莲。又有枕头粽者,则形如枕具。各色甚多,要视其与味所至而已。"若无馅,则为白水粽,反之则视其馅命其名,赤豆、火腿、酱肉等等都可为馅,可见粽子种类之多、做法之杂。
[附注]
杜台卿《玉烛宝典》:五月五日,以菰叶里黏米者,以象阴阳相包里,未分散也。
宋祝穆《事文类聚》: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简粽、称锤粽、九子粽等名。
刘敬叔《异苑》:粽子,屈原姊始作。吾乡以之祀先,盖本吴均《续齐谐记》“五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屈原”之意。
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端午尚角黍,亦有依古作筒粽者。诗云:“里就连筒米宿舂,周遭彩缕系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覆松”。
道光《震泽镇志·风俗》:端午日镶角黍,作雄黄饮。
《昆新合志》:“五日相饷以角黍,俗名粽子。"范《志》亦云:“以角黍、水团、彩索、艾花、画扇相饷。”
六月逢“四”日:谢灶素菜
初四、十四、廿四日,比户祀司灶,谓之谢灶。谚云:“三番谢灶,胜做一坛清醮。"祀时以米粉作团,素羞四簋,俗称谢灶素菜。
六月二十四日还有雷斋、饿斋之说法。《苏州风俗》曰:
雷斋:六月二十四日为雷祖诞。自朔至诞日,茹素者谓之雷斋,郡人几十八九焉。屠门为之罢业。正值天气炎热时候,多以素食较为卫生,故有此现象也。或有闻雷茹素者,虽当食之顷,一闻殷殷之声,重御素肴,谓之接雷素。茹斋之先,戚若友必馈肴馔,以相烟热,谓之封斋。期满又如之,谓之开斋。
饿斋:六月二十四日,居民有不用烟火者。茶茗面水,亦不用,以水果代食品,谓之饿斋。盖寒食之遗俗,而误用于六月二十四日也。
可见,雷斋就是食素食,以示对雷祖的敬意。饿斋是说在这一天,人们不烹饪,水果代食品。
[附注]
汉应劭《风俗通》引《周礼》曰:“颛项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后汉书·阴识传》:“灶神姓张,名祥,宇子郭,一作郭禅。”
《五经异义》:灶神,苏吉利夫人王抟头。
段成式《酉阳杂姐》: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夫人子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治,尝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状。一曰,灶神名壤子。今不详何指。
《月令》:夏祀灶。"孔氏《正义》云:“灶神,常祀在夏。"俗祀于夏,固合于礼。然阅班固《白虎通》,祭灶以鸡。及干宝《搜神记》:“汉阴子方以黄羊祭灶神。”
苏东坡《纵笔》:明日东家应祭灶,只鸡斗酒定燔吾。
范石湖《祭灶》:猪头烂肉双鱼鲜。
陈藻《平江腊月二十五日》:昨夜宰猪家祭灶。
王槐《祀灶词》:陉边烂煮黄毛鲜。
《五行书》:五月辰日,猪头祭灶,治生万倍。
《图经》: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用白鸡、黑菽、糖果祀灶神。
《僧道行书》:正月己丑日,白鸡祭灶,宜蚕。
道光《震泽镇志·风俗》:六月六日家食馄饨,涤器具,浴猫狗于河。
乞巧节:巧果
七月七日乞巧节,相传牛女于此夕渡河,家设瓜果于庭,儿女对月穿针,谓之乞巧,以面粉剪杂花等形,油沸食之日巧果。(道光《震泽镇志·风俗》)
《苏州风俗》“七月”条曰:“巧果:七夕前,市已上市巧果。有以面和白糖,绾作芋结之形,油汆令脆者,俗呼芋结。至是或偕花果,陈香烛于庭,或露晒台之上,礼拜双星而乞巧。昊歙云:‘几多女伴拜前庭,艳说银河架鹊翎。巧果堆盘争负胜,年年乞巧祈双星。’”道光《震泽镇志·风俗》曰:“七月七日相传牛女于此夕渡河,家设瓜果于庭,儿女对月穿针,谓之乞巧,以面 粉煎鸡花等形,油沸食之,曰巧果。”巧果取七夕之意,用面粉和糖煎成某种形状,油炸熟食之。
苏州旧俗,七夕,陈瓜果,焚香中庭。僧尼各聚男女烧香者为会,见《吴县志》。又范《志》:“七夕,亦有乞巧会,令儿女辈悉与,谓之女儿节。又王”《志》:“七夕,以青竹戴绿荷系于庭,作承露盘。男女罗拜月下,订果皆曰巧。又以线刺针孔,辨目力。明日视盘中蜘蛛含丝者,谓之得巧。余皆举露饮之。"今俗皆废。
按:王鏊《姑苏志》云:“七夕,市上卖巧果。”又九县《志》皆云:“七夕,以面和糖,油煎令脆,食之名曰巧果。"盖以吃巧果叶乞巧也。沈朝初《忆江南》词云:“苏州好,乞巧望双星。果切云盘堆玉缕,针抛金井汲银瓶。新月挂疏棂。"
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亦云:“七夕,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又陆启法《北京岁华记》云:“七夕,市上卖巧果。”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七夕,设时果祀双星,谓之巧果,或以花俪之,为闺房韵事。”诗云:“乞巧谁从贷聘钱,瓜花谷板献初筵。阿侬采得同心果,不为双星证夙缘。"
[附注]
《东京梦华录》: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儿,花样奇巧百端,如撩香、方胜之属。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甲胄者,如门神之像,盖自来风俗,不知其说,谓之果食将军。
《随园食单补正·巧果》:以麦和糖,抢成 字,方胜花果形,油灼之,极可玩。
盂兰节:素食
十五日相传地官赦罪之辰,僧家建盂兰盆会,夜则沿河放灯,谓之照冥,有丧之家延僧咒诵,摄招孤魄,洲之施食,是曰祭先具素馔。(道光《震泽镇志·风俗》)
中秋节:月饼
人家馈贻月饼,为中秋节物。十五夜,则偕瓜果,以供祭月筵前。祁启萼《月饼》诗云:“中秋节物未为低,火潓罗罗出釜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
[附注]
《吴县志》:中秋卖饼,谓之月饼。
《常昭合志》:中秋以月饼相馈贻。
《月令广义》亦云:燕都士庶,中秋馈遗月饼西瓜之属,名看月会。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中秋民成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中秋食月饼,夜设祭月,取人月双圆意。
重阳节:重阳糕
九月重阳节,重阳糕为节令之食物,重阳糕要经一夜方可制作好,要以米粉为原料,制作精细。
《苏州风俗》云:“重阳糕:重阳日,居人食米粉五色糕,名重阳糕,自是以后,百工人夜操作,谓之做夜作。吴歙云:‘蒸出枣糕满店香,依然风雨古重阳,织工一饭登高酒,篝火鸣机夜作忙。’”
道光《震泽镇志·风俗》云:“九月九日家食饧糕,谓之重阳糕。亦有至分水墩及塔寺登高,循故事者。
《吴郡志》云:“九月九日食重阳糕。"范《志》:“重九以菊花茱萸尝新酒,食栗粽花糕。”雅《志》:“重阳日,蒸五色糕相饷.谓之重阳糕。"
《吴县志》云:“九日,卖糕作黄色,名重阳糕。"
《昆新合志》云:“用面发丰糕,糁百果于其上。”
《常昭合志》云:“用面和脂而蒸之。
[附注]
谢肇涮《五杂俎》引吕公忌云: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日作糕之意。
邵溥《闻见后录》: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宋子京以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咏》云:“飙馆轻霜拂曙袍,糗餐花饮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中一世豪。
吕希哲《岁时杂记》:二社重阳尚糕食,而重阳为盛,以枣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崔正言诗:“归去醵钱烦里社,买糕沽酒作重阳。”
孙国敉《燕都游览志》:重九日,敕赐百官花糕宴。
刘侗《帝京景物略》: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食花糕。
冬至:冬至团
十一月要吃冬至团,冬至团外层是面粉,内包糖果、肉菜等馅,做成团状。《苏州风俗》载:“冬至团:比户磨粉为团,以糖果、肉菜、红豆沙、菔丝为馅,以为祀先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
[附注]
《岁时通考》载:十月初二日,吴俗作糯米京团,列酒果祀先以告冬。今俗以冬至前一夜。
蔡铁翁诗云:大小团圆两番供,殷雷初听磨声旋。
《随园食单补正》:水粉汤团,用水粉和作汤团,滑腻异常。中用松仁、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作馅,亦可。作水粉法:以糯水浸水中一日夜,带水磨之,用布盛接,布下加灰,以去其渣,取细粉晒干用。
腊八日:腊八粥
腊八粥,夏历十二月成为腊月,相传初八日为释迦如来成佛之日。是日成佛之人必食素,僧、尼以菜果入米煮粥,用果八种,并馈送施主,曰腊八粥。谚有“千日斋饭一顿腊八粥”之语。“凡和尚寺、道士观、煮之者多,临近人家,争往索之,以为食此可以消灾降福,此风相传已久,居家之人虽亦有喜而煮之者,当视为应时食品之一,与吾佛慈悲无甚关系者也。”(《苏州风俗谈》)
李福《腊八粥》诗云: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
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
僧尼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
今晨或馈遗,啜之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
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
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言我无得。
此景亲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账最下策。
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极?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
此志虚莫偿,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
噻焉对是粥,跂望蒸民粒。
[附注]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
《魏台访议》:汉以戌腊,魏以丑腊。
吴自牧《梦粱录》: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诸僧寺送七宝五味粥于门徒斗饮,谓之腊八粥。
陆放翁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周密《武林旧事》:寺院及人家,皆有腊八粥,用胡桃、松子、乳覃、柿、粟之类为之。
孙国敉《燕都游览志》:十二月八日。民间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多者为胜。
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腊八粥一名七宝粥,本僧家斋供,今则居室者亦为之矣。诗云:“双弓学得僧厨法,瓦钵分盛和蔗胎。莫笑今年榛栗少,记曾画粥断齑来。"
除夕:年糕、盘龙馒头、年夜饭
岁末年关将至,饮食风俗最多。如道光《震泽镇志·风俗》云:“除夕前数日谓岁将告除,亲戚互相馈遗,谓之‘年节礼’。磨粉和餦餭为糕,及是夕家各祀先及诸神。”而《苏州风俗》则对苏州过年饮食习俗描述更为细致:
过年:择日,挂神轴,供佛马,具干湿素菜十余簋,青绘鱼各一,红圆蔽其目,防其跳跃,跃时弯如元宝,故人呼之曰元宝。雌雄鸡各一,围卵十余,口衔青葱。猪头一,亦有以肋肉代之,扦着一,大肠绕之,曰掘藏。藏与肠同音也。羊羔一盆,谓玄坛信回教,不食猪肉,故以此代之。红烛高烧,以祀百神。开炉炽炭,烧欢喜团,俗称圆炉火”。
年糕
道光《震泽镇志·风俗》称:“除夕前数日,谓岁将告除,亲戚互相馈遗,谓之年节礼,磨粉和食畏健为糕,曰年糕,及是夕,家各祀先及诸神”。
黍粉和糖为糕,曰“年糕”。有黄白之别。大径尺而形方,俗称“方头糕”;为元宝式者,曰“糕元宝”。黄白磊珂,俱以备年夜祀神、岁朝供先及馈贻亲朋之需。其赏仆婢者,则形狭而长,俗称“条头糕”。稍阔者曰“条半糕”。富家或雇糕工至家,磨粉自蒸。若就简之家,皆买诸市。春前一二十日,糕肆门市如云。
蔡云《吴歙》云:“腊中步碓太喧嘈,小户米囤大户廒。施罢僧家七宝粥,又闻年节要题糕。"
李福《年糕》诗云:
珍重题糕字,风光又一年。
为储春糗饵,预听磨盘旋。
筛细堆檐雪,蒸浮袅灶烟。
吉祥同俊熟,摩按胜粢坚。
甘许檐调蔗,香应稻识莲。
. 尺量圭待琢,寸断线频牵。
外倩瓜仁剥,中容枣实填。
狭看持石笏,方拟运花砖。
品佐酬神馔,盘添压岁钱。
馈遗亲谊厚,馈赏大家便。
回首重阳酒,撑腰二月天。
人情还可笑,黄白肖形偏。
[附注]
《周官·天官》:羞笾之实,糗饵粉餐。
杨循吉《除夜杂咏》:邻里馈糕通。
吴谷人《糕元宝》诗:世人皆爱宝,名字及糕餐,口腹奢如此,金银饵岂知。老饕争炙热,一饱已倾赀。转笑堆成屋,何曾会疗饥。
盘龙馒头
市中卖巨馒,为过年祀神之品,以面粉搏为龙形,蜿蜒于上,复加瓶胜、方戟、明珠、宝锭之状,皆取美名,以谶吉利,俗呼盘龙馒头。
【附注】
《华亭县志》:施相公讳锷,宋时诸生,山闲拾一小卵,后得一蛇,渐长迁入筒。一日施赴省试,蛇私出乘凉,众见金甲神在施寓,惊呼有怪,持锋刃来攻,无以敌。闻于大僚,命总兵殛之,亦不敢。施出闱知之,曰:“此吾蛇也,毋患。"叱之,奄然小,俯而入筒。大僚惊曰:“如是,则何不可为?”奏闻,施立斩。蛇怒,为施索命,伤人数十,莫能治。不得已,请封施为护国镇海侯。侯嗜馒首,造巨馒祀之,蛇蜿蜒其上以死。至今祀者,盘蛇象于馒首,称侯曰相公。
《随园食单补正》:偶食龙明府馒头,白细如雪,面有银光,以为是北面之故。龙云:不然,面不分南北,只要罗得极细,罗筛至五次,则然白细,不必北面也。惟做酵最难,请其庖人来学教,卒不能松散。
《清异录》:赵宗儒在翰林时,闻中使言:今日早馔,玉尖面用消熊栈鹿为内馅。上甚嗜之。问其形制,盖人间出尖馒头也。又问消之说,曰:熊之极肥者曰消。鹿以倍料精养者曰栈。又韦巨源上烧尾食,有婆罗门轻高面笼蒸。
年夜饭
据《苏州风俗谈》记载:
年夜饭:一家之中男女老少终岁勤劳,至年终时,购办鱼肉鸡鸭,或烹或炒,备盛宴以餐一家之人,于是合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此何名乎?曰吃年夜饭也。年夜饭之最普通者,八盆一暖锅,两耳朵。两耳朵者何,即大菜两釜也,八盆之中,需用青菜、黄豆芽各一盆,称青菜曰安乐菜,称黄豆芽曰如意菜,取其一年安乐,而百事如意也,又必用蛤蜊、蚶子等,以其形象元宝也,又必用肉圆、虾园、鱼圆取其大小团圆之意,饭中必和以大豆,取其象金豆也,又饭中必置地栗(荸荠),象金银宝藏,藏而不漏也,进食时,每人必点安息香二枝,以为终岁劳动,借此可以安然休息也。此乃家庭之乐事,虽大半属于迷信,然处于纯笃之习惯,亦未可厚非,所以贫困之家亦略被菜肴数色,以为应时之需,如有附行子、附行女必招之来,共桌而食,亦有将年夜饭送去者。
(未完待续)

连载:《诗画侃百族》这本书值得推荐!
(一)社会篇71-72

=========

(二)劝善篇 1-2

===================

(未完待续)


吴门人家地点:苏州姑苏区园林路88号(西潘儒巷口拙政园停车场旁)
公交178、202、262、55、529、309、811、923、925、9009、游1、游2、游5苏州博物馆站下,东走经西潘儒巷即到。订餐电话:0512-67288041
好行1-7号线拙政园站下即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