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李亚倩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郭孔丞【风雅】你真的了解古代女子的妆容吗?-讲说论谈FM基础之声

2018-12-18 全部文章 412
【风雅】你真的了解古代女子的妆容吗?-讲说论谈FM基础之声

现在女子表达见友人却被友人放鸽子的愤怒心情,调侃自己“你知道我为了见你一面,今天脸上搽了多少钱吗?花了多少时间吗?”
可你真的是个精致的猪猪女孩,或是精致的猪猪男孩吗?你真的了解化妆吗?
化妆并非现代女性的专利,古人化妆的历史由来已久,无论是步骤之繁复还是道具之奢华,都令现代女性望尘莫及人皮娃娃。
唐代女子的妆容是历代妆容之最盛,也是最贴近现今的化妆顺序。今天跟着【风雅】栏目了解唐代女子的化妆顺序吧!
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
傅粉贵重重丛威娜,施朱怜冉冉。
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
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唐·元稹《恨妆成》
唐朝诗人元稹写诗《恨妆成》小聋女,大致将女子化妆的过程概括为7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点额黄(贴花黄)、画面靥、描斜红、点口脂。

唐代妇女化妆步骤图
敷铅粉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唐·韦元甫《木兰歌》
冠剪黄绡帔紫罗,薄施铅粉画青娥。
——唐·薛能 《吴姬十首》
据《说文解字》记载:“粉,敷面者也,从米声分。”由此推测,古代女子敷面第十突击队,最早用的是米粒研磨出来的米粉。古时候生产力水平不高,当大多数人还在用米果腹,米粉非富贵家女子岂能用?
米粉之后,人们又发明了铅粉,《神农百草经》就提到女性用铅丹和粉锡化妆。铅是炼丹的附属品,经醋化的白铅变得像米粉一样细腻,“洗净铅华”中的铅华其实就是铅粉。
抹胭脂
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
——唐·孟浩然 《春情》
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冯卡门。
——唐·王建 《宫词》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来语。因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郭孔丞,由一种名为“红蓝”的花朵中提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胭脂带回中原,女子敷粉后用以之饰面。
张骞带回胭脂之后,中原女子稍作改良,加入了牛骨髓制作成粘稠的红色脂膏,装于金玉陶瓷等材料的器皿中。唐代称胭脂为“红粉”,妇女以胭脂做红妆风靡一时。
画黛眉
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
——唐·元稹 《有所教》
锦帐绣帷斜掩八月地下坊,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唐·温庭筠 《归国谣·双脸》
唐代以柳眉和月眉最为推崇。特别是在唐代,女孩们非常讲究“削发露额”,而且还要刮掉原始的眉毛,用黛勾勒出不同式样,颜色、深浅、长短、粗细、弯直随心所欲。
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
贴花钿
佳人成古石,藓驳覆花黄。
——唐·刘方平 《望夫石》
鸳鸯裁锦袖,翡翠帖花黄。
——唐·崔液《杂曲歌辞·踏歌词》
点额黄又称贴花钿,是用丝绸、彩纸、金箔、云母片等材料剪成的样式各异的装饰物,粘贴在眉心或前额,也可以贴在两颊或嘴角等处,形状有圆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鸟、鱼、蝴蝶、鸳鸯等,颜色主要是红、绿、黄三色。
贴花钿始于南北朝时期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到了唐朝,爱美的姑娘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花瓣,而改用金箔、银箔,甚至用昆虫的翅膀、鸟类的羽毛剪出花样贴在额头。
点画靥
鹤子草,蔓生也。其花曲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又呼为绿花绿叶。南人云是媚草,采之曝干,以代面靥。
——唐·刘恂 《岭表录异》
靥指酒窝,面靥是在女子的面颊两旁,用丹青、朱红等颜料点缀出各种形状。除了红色圆点,有的面靥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称为“花靥”。
相传,面靥妆始于宫廷,起初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一种特殊的标记。当某个后妃来例假时,不能被帝王临幸,又羞于启齿林笛儿作品,就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红点,女史见了不会列名安排侍寝。后来,面靥逐渐成为一种装饰,流传到了民间。
描斜红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唐·白居易《时世妆·儆戎也》
斜红馀泪迹,知著脸边来。
——唐·元稹 《鱼中素》
斜红始于南北朝,朴彩英是在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红色的月牙形,涂抹的深浅、粗细各有不同极品少帅,在唐代的宫廷中颇受女性欢迎。从唐代墓葬出土的女俑可见,面部常有月牙形妆容,色泽浓艳,造型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妆。
相传斜红的来历,还真和伤疤有关。《妆楼记》记述了一个传说,三国时候,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名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宠爱有加。一天夜里,文帝正在灯下读书,四周围以水晶制成的屏风,流光溢彩。薛夜来悄无声息地走向文帝,一不留神,竟一头撞上屏风,顿时血流如注,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她忧心忡忡,以为毁容后定要失宠,谁知这种楚楚动人的面容武神重生,令文帝对她更为怜惜。其他宫女见此情状,也模仿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血痕,取名“晓霞妆”,后来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式——斜红。
涂唇脂
朱唇一点桃花殷凌潇潇,宿妆娇羞偏髻鬟。
——唐·岑参《醉戏窦子美人》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唐·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唐·杜牧 《张好好诗》
唐朝的眉形丰富多彩,唇妆种类也异常繁多,仅晚唐30多年时间里,唇式就出现了17种之多,圆形、心形、鞍形,其中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

编者对于唐代妆容的兴趣,就源自于唐·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诗中的妇女容貌美丽,服饰华贵,体态娇柔,一幅唐代仕女图仿佛就映入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欢迎那个富有才情的你
关注 | 投稿 | 留言
或者加入我们
文字 / 贺碧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贺碧
责编 / 李秋菊 王梁
顾问 / 王桂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