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猪音乐网【马踏湖】铁肩道义杨继盛-桓台大众
【马踏湖】铁肩道义杨继盛-桓台大众编者按为有效整合马踏湖湿地旅游资源,充分挖掘传承地域特色文化,宣传推广马踏湖景区,打造桓台旅游的亮丽名片,提高马踏湖知名度,我们在桓台大众微信公众号推出《马踏湖》专栏,每周一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航拍等全方位展示马踏湖湿地风光、科普知识,景点推介、旅游线路、项目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湖区美食、湖区方言、典故传说等。
本期推出经起凤镇人民政府策划、本邑人士魏玉庚编著、已由“团结出版社” 出版发行的历史文化散文集《少海流风——马踏湖历史文化人物略谱》一书的第十一篇:《铁肩道义杨继盛》。
想来,这可能是一次倦累于公务后的偷闲“自驾游”,释放的就是那份说走就走的兴致,陶醉的就是那份独享天籁的浮世清欢。一圈下来,将船儿歇了,乘兴登上那一处高高的埠台,长发御清风而飞扬间,大有置身于太岳极顶望海亭之感怀。双眸澄澈着瞩望向鱼龙湾及周野风情,真个如联句所吟诵——吞泰岱五派沧浪,朝气连空翠;吐平洲二湖烟雨,暮云拂洞寒。
铁肩道义杨继盛
魏玉庚
一
扁舟一叶入水城,湖色如画像洞庭。
鱼龙湾北停泊处,不亚东岳望海亭。
——这一首绝句,本是明嘉靖年间,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因公事过境古齐之地,泛舟赏游马踏湖时吟下的《望湖》。
其时,载他杨继盛入湖的那一叶扁舟,或许就是被马踏湖百姓唤作“溜子”的小小渔舸湖撇子船吧?也或许京海铭筑,那时恰逢夏秋之交的丰水季节,百川汇涌而来,马踏一湖,浩浩汤汤而成少海胜状,烟波飘渺之气象恍如洞庭景观。
想来,这可能是一次倦累于公务后的偷闲“自驾游”,释放的就是那份说走就走的兴致,陶醉的就是那份独享天籁的浮世清欢。一圈下来,将船儿歇了,乘兴登上那一处高高的埠台,长发御清风而飞扬间,大有置身于太岳极顶望海亭之感怀。双眸澄澈着瞩望向鱼龙湾及周野风情,真个如描摹马踏湖的一副联句所吟诵——吞泰岱五派沧浪,朝气连空翠;吐平洲二湖烟雨,暮云拂洞寒。
由渔樵的讲述中,杨继盛也可能知悉了那个相传已久的民间传说:鱼龙湾内深潜着“仙鱼洞庭”,本地人称之为“龙窟”,传是龙居之所,水深莫测,且涡旋似石磨飞转。逢雷雨之时,几见鳞甲森然的蛟龙跃挂于水面之上,行呼云播雨之功,待到返归湾内之时,伴有霹雳电火、水浪啸呼。而晴好天气,清风拂柳,波光粼粼,紫烟万状。
不知其时,他是否观赏到此鱼龙湾畔,那如龙之犄角的槐树,还有左右那酷似龙眼,相传一脉相通入洞庭的双井。也许他会出于好奇,先从岸上井口撒入稻谷,后观察是否真如人们所述,能够从湾内“龙窟”处飘出糠皮来。若幸运的话,成群结队的金鳞鲤鱼会显现于此湾心水面,时而列阵翔游,时而拱波戏水,让他亲眼目睹到这有“龙脉鱼丽”之称的奇观。
而于东方破晓之际或临近晚霞黄昏之时,在这鱼龙化变的风水灵秀之地穿行,他会见识到那千百只藕船渔舟纷至停靠、泊位鳞次、鱼商虾贩争相抢购的买卖兴隆景象,分明就是一幅真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环眺会城泊和锦秋亭温柔妻主,瞩望青丘顶与辕固里,虽经了千百年风雨的侵蚀,河涛湖浪的拍击,那些逝去久远的景象依然能够在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并激荡出了内在的精气神。于是,杨继盛追慕着前朝先贤们的诗词韵脚,又为马踏湖留下了一首《望湖怀古》——
名湖落居会城西,华日锦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亭祠时待凤来仪。
李白吊咏鲁仲连,苏轼横赋锦秋诗。
慕容鹅鸭两千年,鸣聒犹在阴雨里。
真可谓,心旷神怡尽兴处,酹湖邀贤神会时,他杨继盛即使吐纳一次气息,也能织韵成诗。
二
对于杨继盛这个名字,相信马踏湖人大多不会感到陌生,但对于此人在中国历史中所应具有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却程度不同地缺少认知与敬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杨继盛(公元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明正德十一年(1516)生于河北容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殿试虽曾被评定为第一甲,但终因他在策论考卷中多有切伤时弊之语,主考官不敢进呈圣览,只得屈列为第二甲第十一名,授南京吏部主事,后官至兵部员外郎fliqlo。因他生性耿直,嫉恶如仇,所以被史称为明代著名谏臣。
《明史·列传》中记载,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鞑靼部俺答汗统兵南犯,兵临北京城下。咸宁侯仇鸾被任命为大将军率军迎敌,一败涂地后为了屈辱求和,应允战胜方在张家口开放马市交易。面对内奸外侮,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上书《请罢马市疏》,斥责来犯之敌在京城下杀烧抢掠的罪行,指出,没有报仇雪耻就议和有辱国体,列述了开放马市的“十不可”和“五大谬”,请求朝廷举兵抗敌以振国威。没成想,对于开马市与蒙古鞑靼部贸易之事,嘉靖帝已颁旨,岂能收回成命,于是受奸党唆使,以有意阻挠边计为名,而将杨继盛先下诏狱,后贬为甘肃狄道典史。两年后,仇鸾奸恶事败,嘉靖垂睐杨继盛初心不改的胆识,竟一岁四迁其官职酷猪音乐网,复升至兵部武选员外郎。
依照常人理念,既然领教过了仕途的险恶,官场的狡诈,就该懂得了用江湖思维想事,就该习惯于用行帮口吻说话,缩收一下硬挺的脖颈,绵软两回倔强的性子,和弄几次党争的稀泥,远避于是非漩涡之外,以求戴稳一顶四两重的乌纱。但他杨继盛的为官之道只有一条:报效国家、体恤百姓、除恶扬善、伸张正义。他明了,严嵩以谄媚之术而深得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宠信,窃踞至内阁首辅高位,早已是权倾朝野,威慑群僚,百衙噤声。但以他杨继盛正直的品格秉性、儒家士大夫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却容不得严嵩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卖官鬻爵、侵吞军饷的污秽肮脏,决然要撕破脸面且舍命上书,弹劾这个逆天道而行的国妖恶魔。
明知难能成功,依然不畏严嵩强权,敢于出招亮剑,即使打不过也要拱他一襟鼻涕、掀他一个趔趄,这就叫作信念;明知一腔热血将洒,依然虽死无惧,慷慨而行,这就叫作担当。
于是,新任职不足一月的兵部武选员外郎杨继盛,使用了最为任性的一种弹劾方式——死劾,即弹劾的罪状是足以置对方死地的罪名,弹劾的对象却是能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奸,弹劾的结果将可能是将自己送往黄泉之路。
他斋戒沐浴三日后,在铺开的奏章上,历数了严嵩专权惑政、败坏朝纲的五奸十大罪,这即是千古名文《请诛贼臣疏》正气寻妇录。即使现今,人们仍能想像得出,杨继盛以身家生命为赌注,冒死上劾的铁肩道义、滚烫气血。
不用说,老贼严嵩很便捷地知悉了奏疏内容,并以善弄权谋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作出判断,这悍然骂阵的冤家对头,身上挂满了自杀式炸弹,纯粹是个玩命的“恐怖分子”,必须对其采取极端严酷的高压态势进行封杀。
果然,朝政昏暗之下,杨继盛经严嵩父子及党羽罗织罪名,而遭诬陷再入诏狱。在接受严酷的廷杖摧残前,他拒绝了友人相送的可消炎止疼的蚺蛇胆,放言“椒山自有胆,何用蚺蛇?”于是凛然受刑。
杨继盛在诏狱
在蝇虫滋生且潮湿恶臭的诏狱中,最终是剧痛唤回了他的气息, 看到了自己断裂的筋骨和生蛆的腐肉。狱卒没有听到撕心裂肺的叫喊呻吟,却在手举的灯光中看到了令他战栗的一幕——杨继盛坐在牢舍内,用一破碎的瓷碗片作手术刀,一门心思地刮削着腿上的腐肉,那碗片显然不够锋利,只能将连带着的筋膜拉扯而断。在嘎然有声的刮削中,骨头终于洁净着袒露了出来。没有麻药,无须消毒,也不用禁锢四肢的铁环,甚至没有一块咬合在唇齿间的破布,只是意气自如地忍受着剧烈的疼痛。而那掌灯的狱卒,却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惧和震撼,便开始浑身颤抖,生命如同崩溃,致使灯影抖动颤晃险要坠灭,恰是一个平静低沉的声音将他的知觉召回:“不要晃,我看不清了。”
这是怎样的坚韧和刚毅?又是怎样的一种信念支撑?即使是钢筋铁骨又将如何?相比而言,中国历史上这个姓杨名继盛的牙硬汉子,理应比被敬若天神的关羽刮骨疗毒还要倍加令人敬佩。因这二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关羽可能仅是奇幻传说戈尔法,而杨继盛的作道却是真实的。更何况,当年关老爷还有个特级医师华佗,用专业手术刀和规范程序疗治,旁边还有一大群下属侍候着,甚至陪他下棋分神,而杨继盛却不具备任何手术条件,仅是自助式的“瓷片割腐肉”,陪伴他的只有苍蝇蚊子。可以说,他杨继盛做出了一件耸人听闻、挑战人类极限的壮举,实在是有种的大丈夫、真豪杰。
不畏死魔者,死魔自会生惧而退避三舍。杨继盛,其硬汉意志丝毫未能动摇,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他的案子,拖了三年仍悬而未决,期间不断有仁人志士为他奔走呼号,这让严嵩感到血压不稳、噩梦盗汗、头疼抽筋。最后,这权奸老贼做足预案,瞅准时机,在一份论罪奏疏的死刑犯名单后面,不显山不露水地加塞了杨继盛的名字——谢天谢地,这回果真押准了嘉靖帝惯性的疏忽,而盼来了秋后处斩的勾决。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廿七日,年仅40岁的杨继盛被押赴西市刑场。听说杨继盛将被处斩,四城百姓蜂拥赶来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晴朗的天空刹那间昏暗下来。杨继盛临刑,可能自信这沉闷黑暗的华夏,终会由自己留下的火种而将正义的火炬举燃,便神态安详,当众放声吟诵绝命诗以明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整首诗寥寥二十字,展忠义之志如呕肝沥胆,扬壮烈之气似袒胸荡腑,简直是忠贞之灵魂在呐喊。杨继盛与严嵩奸党死谏抗争所表现的大义凛然、绝境潇洒,所弘扬的威武刚毅的不屈气节,凛然可表,天地可鉴。
杨继盛用一己之死,向天下人揭示了严嵩的邪恶面目,而正是他这一腔热血,铸就了一柄斩杀奸党的利剑。严嵩万没想到,在他偷偷加塞进杨继盛名字的那一刻,实则已犯下了一个最为致命的失误鬼子母神,覆亡之门就此豁然洞开——天理不可违,人心不可辱,既然冲破了众人的忍耐底线,招惹起了万民激愤,便引爆了朝野的齐讨共诛。杨继盛遭害时,虽未能有板斧李逵、大刀王五般足够强盛的势力劫得了法场,却于七年后,老贼严嵩终未坐成铁帽子王而罢官丢爵,后削籍为民,遭抄没家产,并被后世人唾入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列,而他的孽障儿子严世藩镇赉吧,也负罪受诛,未得善终。
杨继盛遇害十二年后,隆庆帝登基为他昭雪街梦网,追封为太常寺少卿,赐谥号“忠愍”,并建旌忠祠永享祭奉。
三
杨继盛以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气节名世灵武九天,一直被人们所称颂,并对后世产生着深远影响芦名ユリア。
现今的北京市宣武区达智桥胡同12号万兽仙君,一栋列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的老旧沧桑民宅,本是杨继盛的故居,清乾隆年间改为祠堂,人称杨椒山祠。因为在人们的意识中红旗颂简谱,城隍爷本是一方水土的护城神,具有督官慑民,保障人们生命与财产的全能神力,故常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来充任,以希望其英灵能和生前一样驱灾除患、扬善惩恶、护祐百姓。于是,杨继盛便被后人奉为北京城的城隍,此故居也就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城隍庙。
当杨继盛勾决为秋后处斩后,他的夫人张贞曾上疏请求替死而没有获准,就在杨继盛就义当天自缢殉夫。后人特意为此贞烈夫妇编演了一出大戏《鸣凤记》,把他们前仆后继的抗争精神喻为“朝阳丹凤一齐鸣”。此明代传奇作品,至今还上演不衰。
杨继盛书迹
杨继盛当年起草参贼疏稿的书房,后来被敬之为“谏草堂”,其壁上刻石嵌镌着弹劾严嵩的奏疏以昭示后人。戊戌变法前夜,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八省举子,在这里聚会,沐浴志士之正气,仰慕良臣之精忠,追缅贞烈之义勇,神会英雄之刚毅,推举康有为执笔,起草了以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为内容的长达一万四千多字的请愿书,经1200多名举子联合签名后上呈皇朝,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事件。其划时代意义,就在于众举子再现了杨继盛的忠肝义胆,冲破了历代王朝厉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桎梏,为戊戌变法之战打响了第一枪,并由此拉开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在此间,愤书“诛贼谏书”的杨继盛,激扬“万言书”的康有为,隔代影像交替动显穿越,两段历史的精神基因相亲相合,遗存的是忠臣贤良肝胆相照的故事,永无竭流的是志士贞烈的一脉相承。
说起来,便宜坊烤鸭店是北京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饭庄,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传说当年,杨继盛因上疏弹劾奸臣严嵩的五奸十罪,被贬斥下朝,便逶迤来至便宜坊,捡席而坐,借酒浇愤。吃到烤鸭,赞不绝口,一结账还非常便宜,便称道“此店真便宜也”。店主人知他是爱国名臣,且书法绝佳,便赶紧拿来笔墨求赐店名。杨继盛一挥而就,写下“便宜坊”三个大字,被该店制成匾额挂于门脸,由此便声名远播,招致生意兴隆。严嵩谋害杨继盛后,听说了此题写店名之事,就命店家摘匾,店主人以身护匾,惨遭殴打而不屈,最终保下了这块宝贵的匾额。此匾额历经五百余春秋沧桑,却不幸损毁于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实在令人惋惜。
天地如此之大,总该有一个空间来接纳忠义的呐喊。幸好,后人重其人品,将杨继盛生前撰书下的大量诗文、家书和墨迹等,辍拾成编为《杨忠愍公集》四卷本传世,并收入了《四库全书》。
他临刑前夕,以为人夫、为人父的身份写就两份遗嘱,即《愚夫谕贤妻张贞》和《父椒山谕应尾、应箕两儿》,后世合称为《谕妻谕儿卷》。从字里行间无相天魔,可感受到对妻子的情真意切与感恩,对儿子则从为人、治学、治家等几个方面做了训导,成为警示其后世子孙的珍贵家训,直与《朱子家训》、《弟子规》等同珍贵。
他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即是自己勇于担当道义的铮铮铁骨、匡扶国运的荡荡襟怀的真实写照。此联曾被李大钊视为座右铭,并在亲自创办的《晨钟报》上,改写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警语。周恩来总理也曾手书此联,相赠柳亚子。
毛泽东曾于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谈诗,吟咏了杨继盛的“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并慨然道:“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这两句,并照此去做。这几十年的体会是,头一句‘遇事虚怀观一是’,难就难在‘遇事’这两个字上,即有时虚怀,有时并不怎么虚怀。第二句‘与人和气察群言’,难在‘察’字上面。‘察’不是一般的察言观色,而是要虚心体察,这样才能从群众中吸取智慧的力量。诗言志,椒山先生有此志,乃有此诗。这一点并无惊天动地之处,但从平易处见精深,这样的诗才是中国格律诗的精品。”可以说,开国领袖毛泽东喜欢此名句,可不只是欣赏其艺术感染力,更在于感佩杨继盛的人格魅力和卓然精神。
虽说时光已过逝半个世纪之久,但《杨忠愍公集》中的传统道义英雄气仍存,今天的人们展读而来,会依然感受到内中,笔笔挟风霜,字字慑神鬼,凛然之气直透纸背。而深受启迪、动容及感念之时,一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忠臣形象便巍然立于眼前。
杨继盛当年入游马踏湖时登临其上的望湖台,后来的历代文人雅士多有闻迹而至,览胜追古。后来,即嘉庆十三年,马踏湖人为了追念其之忠愍,曾于此建起了一座“望湖楼”。楼属高台层榭的阁式造型,底层培基起台,上为3间砖木结构楼阁,前面出厦,木制隔扇,图案各异;后面和东、西两面均为回廊,廊壁漏窗,造型精美。透过漏窗,可依次环顾湖光水色。望湖楼掩映在高杨绿柳丛中,三面环水,清流萦绕,乘水临风,大有苏州沧浪亭之美姿。厦下正中悬匾:“望湖楼。”框联是:“华章证前游,忠愍集中神久在;绝句鉴横渡,荷花时节我刚来。”另有一楹联:“秋深清见底,雨过碧连空。钟若涵”
几经洪流冲击,黄水泛滥,惜乎此“望湖楼”尽毁于光绪二十四年,文物全失。
现今,尽管望湖楼仅存遗址,但在马踏湖民众的心目中没有失重,永远是这方水土的“忠义气节楼”。
觉得不错,请在底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