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李亚倩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雷火炙【颜山孝水】博山传统村落记忆|淄井村-博山发布

2014-10-29 全部文章 640
【颜山孝水】博山传统村落记忆|淄井村-博山发布

淄井村坐落在石马镇政府东南金牛山之北、大东顶之西的山坳内严慧明,距镇政府2.5千米。东南接盆泉村,西邻五阳湖,西北邻桥东村,北面靠中石马村、东石马村。连通五阳湖的公路从村北穿过,距村不足1千米。村域面积2.5平方千米,现有632户,1473人,有王、白、张、于等5个姓氏。

淄井全貌
相传建村时水源奇缺,村民挖井而得水,故以“治井”为村名。因为淄水流经村南金牛山前,遂取水丰人茂冲上人间,源远流长之义,后来将治井之“治”改为淄水之“淄”,村名便成为“淄井”。淄井村由北庄、东庄、南庄(又叫西庄)三个自然村组成。
北庄以王姓居多,马来法王氏自明洪武初年自直隶枣强迁来华莱士人鱼。北庄原有的几处清末民初的四合院,现基本完好,大门、影壁多为砖石结构。村内有一条清同治年间(当年的修路碑保存尚好)建设的一百余米长的青石板路,是通往西北邻村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为了改善村内交通状况,有些路段已修成水泥路面。
南庄居住着白、张二姓,张氏家族于清朝初年自博山城里迁居至此,白姓则于康熙年间由淄川蓼坞迁来。该村属分散型居民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旧房逐步翻新,村庄范围也越来越大。南庄有几处清末时建设的四合院保存得比较完好帝宫欢。房屋为砖石结构,每个院落都有两个大门,建筑古朴典雅曹瑶瑶,造型庄重大方,门楣上有砖雕,影壁墙也设计得非常精巧。庄南原有明代国槐一株,树高约十五米,树干直径一米多,可惜在20世纪50年代时砍伐做了课桌凳。树下原有清初关帝庙一座,现已改为民居。
东庄以于姓居多,庄内原有几处清代建筑,其中有一个咸丰年间建设的大门楼,非常漂亮。村东北方文昌阁是清朝末年所建,雷火炙阁下是通往北博山、盆泉的交通要道。文化大革命时阁子的上部建筑被拆除,现仅剩基础。阁上原有石匾一方,上雕“青山耸翠”四字,阁门被拆除以后,这方石雕有幸被保存下来,现垒在村民住宅的后墙上。在东庄现存有清末所建的楼座一处,长10米、宽5米、高3米,石拱顶。原设计两层,后因其家业衰落,仅建一层,现保存完好。
淄井村过去水源奇缺,故外村称其为“干庄”。为解决人畜用水,村民只好挖池蓄水。土层厚的地方挖到深约三米,便会用三合土(石灰、沙、土)碾成泥抹池壁,坚固耐久,至今全村保存完好的蓄水池有三十多处,有的虽然建于清代,但至今还能使用。

葫芦棚旧村遗址
在淄井村的东北方向有一列山头,称作葫芦棚,又名葫芦山。山的东面隔着篓子峪与博山镇洪山口村的南山接壤,南面与大东顶相望。主峰西门顶,海拔551米。传说,有一仙人在东海岸边发现一株葫芦,见其秧蔓非常茂盛,非常好奇,便顺着秧蔓寻找葫芦所在。当寻至西门顶时,发现有一葫芦硕大无比,非常高兴,待仔细观察时却发现葫芦已经裂开一条大缝。仙人对此非常失望,便随手将葫芦掰为两半,每半便成了一瓢,两瓢之间成为一峪,名曰“瓢峪”。 葫芦瓤被摔向“瓢峪”以西鼎高家具, 形成两座小山,这便有了“大团山”“小团山”。“瓢峪”上方的山脊就成了棚架,人们为它取名“葫芦棚”。
葫芦棚总面积约四平方公里,西北为西门顶,西南为大筲顶,东南为猫头山,中间平坦,形成一片洼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有可耕地近百亩,土地肥沃,有利于耕种。明末清初,为避战乱,又便于耕作,淄井村中有七户人家迁居于此鸽子树,自耕自种,自给自足。据说,有王、张、宋三姓,故而有葫芦棚上三家人家之说。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葫芦棚上居住的人们陆续迁到了淄井村或外地,结束了葫芦棚上有人居住的历史。葫芦棚上的旧村落,其建筑多为乱石砌成,仅有一处其前墙基座为料石砌成,但现已坍塌殆尽。村中共有院落遗址四处,其中最大的一处为四合院,大门设在东南角,院内有石磨两盘,储水井一口。大门外有大石槽一个,槽邦已被损坏。石槽旁有一石窟,深约五米,下面无水。门西南处有一碾棚,只留墙基,碾盘、碾砣均在,碾砣仍光滑如洗。
西门顶东侧山口,有一山神庙,庙为石砌券顶,原来上覆陶瓦,现已脱落,只露灰石绿洲乐队,长满蒿草、山榆。庙墙由料石砌成,四角青砖墀头,两山墙挡潲已塌落。庙西山墙嵌一方形石碑,上镌“重修山神庙碑记”,内容已斑驳难辨,落款年号为“乾隆二年五月十五日立”。庙门厦檐,由三块料石砌成,基台东、西各立一块,上覆一块雕有瓦垄。庙前有一长方形青石供桌,基座一边坍塌,供桌斜躺于地。供桌东侧有一国槐。树主干已形成树洞,深约半米,直径尺半许贺天才,中间腐朽。主干南、北两边各发一枝,碗口粗细,长势旺盛。庙旁翠柏荫翳,来此者常于此休憩纳凉。
由山神庙向南下行,约50米处有一石隙,石隙东西走向,长10余米,宽2米左右。石隙中潭水清澈。由石隙东口沿二十多级石阶下行,可进内取水一世好命,是原山上居民日常用水汲水之处许俊浩。
葫芦棚上植被很好,四季常青,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在西门顶岭脊上有一道石墙崇一堂,当地的人叫它“遮断线”。墙高约3米,上宽约1米,由西门顶岭脊向西延伸至中石村大团山,约1500 米;由西门顶延伸至大筲顶,约500米。葫芦棚旧村落东面为篓子峪,西为大筲峪。葫芦棚“两峪” “三山”,中间平坦,地势独特,植被丰茂。
撰文:王在銮黄淑庆
摄影:陈星悦
审稿:岳国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