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李亚倩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蟹蜘蛛【视频】比撒切尔更为铁腕的女人竟然是她!-史蒂夫智库

2019-11-20 全部文章 415

【视频】比撒切尔更为铁腕的女人竟然是她!-史蒂夫智库

关注《史蒂夫智库》公众号,你不吃亏!
说到政坛铁娘子,你们首先想到的是谁?是不是那位高调宣示反对共产主义的英国首任女首相撒切尔夫人间客全文阅读?
那么说到犹太人,你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二战期间由纳粹党主导的震惊世界的600万大屠杀?
说到以色列,你们首先想到的又是什么?是不是那五次颇受国际争议的中东战争?
我今天要讲的这个人,跟这三者都有关系。

综合来源:聆雨听风、星系花园
远在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前,她就以“不妥协”,风格强硬而被外界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铁娘子”,并且在1976年亲自接见了她的“接班人”撒切尔夫人,三年后,撒切尔当上了英国首任女首相。

(1976年3月,已经卸任的梅厄夫人会见到访以色列的英国保守党领袖玛格丽特·撒切尔。)
她是出生在俄国基辅的犹太人,可是在她的整个后半生里,她一直在与自己的出生国做生死抗争。
她是以色列的建国元老,是第四任以色列总理,亲历了四次中东战争,其中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她在位总理期间。
她的名字叫果尔达·梅厄,是第一个凭借自身价值,而非世袭头衔登上最高权力的女性。
梅厄夫人的一生
1898年5月3日
果尔达·梅厄出生在乌克兰的基辅
她的祖父很早就被抓去当了沙皇的童军
在军营里一呆就是25年

童年的时候
她常常目睹喝醉的警察破门而入
父亲为了保护她和姐姐而被警察毒打
因为他们是犹太人
这种充斥着恐惧的生活陪伴她到了青春期
她的姐姐谢伊娜是个复国主义者
14岁便加入了秘密组织
每周六陪母亲去犹太教堂后
都会与同道们秘密集会
犹太复国主义之父西奥多·赫茨尔死后
姐姐谢伊娜只穿黑衣为他服丧两年
梅厄曾向尼克松总统回忆说
她父亲在基辅的家门上钉满了厚木板
以便使全家免受暴力迫害
在那些年月里
手拿棍棒和刀子的暴徒们到处搜查犹太人
警察们也常常在周六夜晚来打人
这一切曾使她惊恐万状

1906年
梅厄全家移居美国
这是他们眼中的机会之地
他们在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定居
谢伊娜独自搬去了丹佛
梅厄偶尔会去姐姐家小住
旁听姐姐的朋友们关于时政的高论
她曾对媒体回忆说
我发现关于政治的繁琐争论
远比那些学校的课程有趣得多
姐姐的小客厅成了丹佛的犹太人聚会地
有几位客人是无政府主义者
有些是社会主义者
还有一群左派犹太复国主义者
他们总是围绕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国际大事
议论或争辩大半天
他们议论埃玛戈德曼的哲学
谈论威尔逊总统的支持率与欧洲形势
他们评议左派和平主义
他们争论妇女在社会上的作用
最后都落脚在犹太民族的未来
我全神贯注地倾听每个人长篇大论的发言
但我发现
自己最关注的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的议论
我觉得他们的政治哲学最有道理
我理解而且完全同意建立犹太人民族之家

就在这间小公寓里
梅厄认识了未来的丈夫莫里斯·迈耶森
一战期间
梅厄的父母把他们家改造成了
犹太军团小伙子们的临时补给站
客厅沙发收留过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来自东欧的犹太复国主义者
来自美洲的犹太作家
犹太人共济会的地方负责人
他们往往成了以色列国建立的中坚力量
美国犹太工人党的领袖纳赫曼·西尔金
著名的演说家什马亚胡·莱文
以及后来的以色列总统戴维·本古里安
都在此认识了梅厄女士
1917年
英国政府发表贝尔福宣言
同意在迦南地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
梅厄女士说服了莫里斯·迈耶森
与自己一同前往迦南地
迈耶森同意后
两人在梅厄父母家举行了婚礼
1921年
梅厄和她的丈夫踏上了去耶路撒冷的路
他俩身上唯一的贵重物品
是一台手摇唱片机
初来乍到夫妻俩得不停滴与生活战斗
这里的条件和美国比实在太差了
床上有臭虫横行
餐桌上上苍蝇肆虐
店家用地上捡起的报纸包肉贩卖
夫妻俩生活在犹太集体农庄基布兹里
不仅要轮流在厨房打杂
还得学习养鸡
学习在贫瘠的石缝里种植植物
在疟疾肆虐的沼泽地里干活
但梅厄却感到十分快乐
然而莫里斯的身体抱恙
两夫妻只好去耶路撒冷城里寻找机会
丈夫莫里斯找了份工作但薪水不高
梅厄女士为节省家庭开支而殚精竭虑
在数年的财政拮据之后
梅厄决定重新工作
她开始担任犹太总工会下属的
妇女工人理事会书记
她成为不了莫里斯希望和需要的妻子
两人的婚姻走向了终点
姐姐谢伊娜谴责她
成了公众人物
忘了自己是家庭人物

1948年5月14日
根据联合国的巴勒斯坦分治方案
犹太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
当时全国人口仅有65万人
梅厄夫人与其他委员在独立宣言上签了字
他们宣称
新生的以色列国
将对所有犹太移民
和流亡异乡回来的人开放
签完字后
梅厄夫人在会议厅中放声大哭
这是她毕生的梦想
然而独立宣言宣读之后还没到12小时
就在凌晨战争爆发了
捍卫犹太国的战争
以色列独立战争前夕
此时英美对犹太国都没什么好感
以色列唯一的盟友竟然是苏联
因为犹太移民独特的集体农庄经济
在当时很有社会主义色彩
而苏联正筹划在中东地区输出革命
认为以色列将是一个不错的盟友

与此同时英国很看好阿拉伯人
在英军撤退时
把大多数军火都留给了当地的阿拉伯人
美国人也接受英国盟友的看法
中情局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
犹太国将在一周内被消灭

七个伊斯兰大国的军队在凌晨
开进了迦南地
目标是彻底毁灭新生的以色列
梅厄夫人募集的资金当时很难买到武器

以色列独立日 所有阿拉伯国家分兵七路进攻图
苏联和欧美盟友还没有完全翻脸
对以色列的支持十分低调
唯一的援助就是允许捷克斯洛伐克
向以色列出售二战的旧军火
但不允许犹太人赊账

战争打响之时
以色列仅仅装配了不到3000人的轻武器
且完全没有重武器
某某百科说的有飞机那是骗人的
一个几十万人口的村庄联合体
哪里养得活飞机大炮呢

以色列第七装甲旅在刚组建时
是一群刚下船的犹太难民
他们把铁皮焊在民用卡车上
和埃及军队的先进坦克对垒
很多人刚刚从欧洲难民营死里逃生
辗转来到心目中的圣城
结果一顿饱饭还没吃上
就在抵抗阿拉伯人的疯狂进攻中阵亡了

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及周边前仆后继地战斗
用不断缴获敌人的武装来充实自己
坚持了将近一整年
打退了强大的阿拉伯联军
赢得了短暂的喘息和民族生存的权利

1948年 新生以色列的防守与反击形势图
独立战争后
以色列和苏联的关系曾非常亲密
但当斯大林意识到这个新生的国要走民选道路
便翻脸了
1950年
斯大林宣布禁止苏联犹太社区向以色列移民
引起苏籍犹太人大骚动
苏联政府查封了所有犹太教堂
大量处决犹太教士
和有亲属在以色列的犹太人
导致两国关系彻底决裂

阿拉伯国家筹划着新一轮的军事围剿
以色列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英国和法国开始拉拢以色列
来制衡中东原殖民地的绿教极端主义革命
以色列当时很穷
国防工业还不足以支持长期的战争
只能暂时与英法建立了盟友关系
与此同时美国还未涉足中东
以色列未来和美国的密切关系当时还未现端倪

1956年
埃及出动15万大军500坦克250架战机
与以色列决战
著名的西奈战争爆发
不过在英法空军的支持下
以色列又战胜埃及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不但一度占领了西奈半岛
还打通了苏伊士运河的航路

西奈之战后
法国一直是以色列主要的供应商
对以色列空军和海军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但法国不愿顺应时代的步伐
还以过去传统的殖民地思维来控制以色列
对以色列的内政甚至国防横加干涉
以色列在虚与委蛇的同时大力发展本国国防工业
60年代初
已完全实现常规军事装备自给自足

1967年5月16日
埃及总司令命令埃军突入占领联合国观察所
并与五个伊斯兰大国再次签署
剿灭以色列的同盟协议
埃及部队逼迫联合国维和部队
离开西奈和加沙地带
5月22日
埃及宣布自次日起封锁西奈半岛的海峡
战争再次爆发
然而以色列军大杀四方
4天内占领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
第十天攻占了戈兰高地
中东各国被轰炸得被迫宣布停火
以色列又把战略纵深扩大了6.5万平方公里

1973年10月
埃及和叙利亚为了摆脱讨厌的和平局势
再次挑起战争
随后
伊拉克 约旦 阿尔及利亚 利比亚 摩洛哥
沙特阿拉伯 苏丹 科威特王国 突尼斯和巴解组织
均派遣部队或飞机参与作战
以色列面临着整个伊斯兰势力的绞杀

双方地面战场出现了单日1800坦克同屏的盛景
埃及首次使用了各种先进导弹
还采用了苏联提供的人造间谍卫星数据
空军的使用更是规模空前
然而以色列依然是先防守后反攻
击溃了三个方向上的敌人
战争的惨烈是空前的
交战双方损失飞机60%以上 损失舰船80%

眼看以色列军队占据了主动
联合国逼迫以色列退出了它占领的土地
1982年
在黎巴嫩的巴解组织开始越来越霸道
直接介入黎巴嫩国内宗教纷争
它扶植和武装伊斯兰势力
打击与以色列关系不错的基督教社区
还不时地向以色列北部地区出击和炮轰

6月4日
以色列出动空军和地面部队跨境作战
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虽然又是一堆国家和以色列作战
但结果是
巴解组织伤亡3000余人
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
400多座武器仓库被占领
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
失去飞机58架
随后联合国紧急决议让以色列撤军
……
人类进入90年代后
以色列在中东已经无人可挡

2000年
犹太人与穆斯林实控区的比例
已经从独立战争时的56%比44%
变成了2000年的92%比8%
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占领已成为长期的
稳定而毋庸置疑的占领

一、一篇发言稿带来的震撼
以色列对于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可说是弹丸之地,把中国的苏州、无锡、上海圈起来,基本就是一个以色列国的大小。而且,以色列离我们很远,我们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再者,我并非是一个关心政治的人,所以,五次中东战争给我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那些年电视广播里不停播放的战争画面,但是对于生活在和平国度的我们来说城步天气预报,那些事实在毫无切身瓜葛。
那么,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我突然关注到这样一位已经辞世将近40年的女性呢天冬素片?其实,只源于一篇发言稿。
1948年,联合国通过181号决议,对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分治方案,事实上承认了以色列国的存在。而在这项决议通过没几个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就开始了他们对以色列的袭击。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而果尔达·梅厄此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美国找当地的犹太人募集战争资金,他们的最初目标是2500万美金,在她之前很多犹太人都去募集过资金,但从来没有够数过,美国那边发过来的汇报也说,此次援助不会超过500万美金天线宝宝玩水。
但是,果尔达·梅厄创造了奇迹,她在到达美国的第二天,在芝加哥一场美国犹太人慈善会上做了一场完全没有任何准备的脱稿演讲,在这个下午结束的时候,她就已经筹到了2500万美金,等到2个月后她离开美国时,这名只带了10美元进入美国的犹太女子一共筹集到了5000万美元,相当于沙特阿拉伯1947年所有石油收入的三倍。
当我在看《以色列:一共国家的诞生》时,我被这篇演讲稿感动哭了。很难想象,当年梅厄在台上演讲时,坐在台下的人们是怎样流着泪听完了她的这场演讲。所以,在这里我有必要将演讲稿的一部分文字贴在下面与诸位共勉。

(以色列建国后,果尔达·梅厄担任以色列驻苏联大使)
「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世界各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建立一个犹太国家。此刻在巴勒斯坦,我们正为了把这个国家变成现实而战斗。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想要战斗。如果可以选择,我们会选择在和平中建设这个国家。
各位,我们已无路可退。穆夫提和它的手下已经对我们宣战。我们必须为生存而战,为安全而战,为我们在这里所拥有的一切而战。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为犹太人的荣誉和独立而战。毫不夸张地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正在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中的很多人都去过巴勒斯坦,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读过关于巴勒斯坦年轻人的报道,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我与这一代年轻人相处已经有整整二十七年了,我以为自己很了解他们。但现在我才知道,甚至就连我也并不完全了解他们。
有三十五个年轻人,由于没有车辆能带他们去解救一个被围困的村庄,他们选择由山路步行前往那里。他们知道这条路会经过阿拉伯人的村庄,他们也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危险。他们是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年轻人,但他们全都被杀死了,一个都没活下来。我们从一名阿拉伯人那里得知,他们在牺牲前与上百名阿拉伯人战斗了整整七个小时。他们中的最后一个人打光了所有的子弹,战死时手中紧握着他最后的武器——一块石头。
各位,我想让你们知道,巴勒斯坦犹太人会战斗到最后。如果有武器,我们就用手中的武器战斗;如果没有武器,我们就用手中的石块战斗。
我想让你们知道,我来到美国不仅仅是为了拯救巴勒斯坦的70万犹太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刚刚失去了600万同胞。如果仅仅是为了这区区几十万犹太人的安危就劳烦半个地球外的犹太同胞,那么我们也太过放肆了。不,这并不是我来美国的目的。
如果巴勒斯坦的70万犹太人生存了下来,那么犹太民族就生存了下来,犹太民族的独立就有了保障。如果巴勒斯坦的70万犹太人被屠杀殆尽,那么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都不再会有犹太民族,也不再会有犹太家园。
各位,战争已经打响。在巴勒斯坦,每个犹太人都坚信我们必将胜利玖爱辅助网。这就是我们的信念。我们都知道在1921年、1929年和1936年发生的阿拉伯人暴动。我们都知道在过去几年中欧洲犹太人的悲惨遭遇。现在,巴勒斯坦的每一个犹太人都知道,我们将在几个月后建立一个犹太国家。
我们清楚,作为建立这个国家的代价,我们将失去我们当中最杰出的一群人。此刻,我们已经失去了300多人,我们还将失去更多。毫无疑问我们还将失去更多。同样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有多少阿拉伯人入侵,我们的信念都绝不会动摇。然而,仅仅凭借勇敢的信念是无法面对敌人的枪炮的。没有信念支撑的枪炮固然并不可怕,但没有枪炮支撑的信念也只能随着肉体一同被粉碎。
我们现在就必须为明天的坚守做好准备。机遇就在眼前,我们能够抓住它吗?把我自己放在你们的位置上,我想说摆在各位面前的问题很简单:那些此刻在前线坚守的战士们,会不会最后没能坚守住,仅仅是因为本该今天送到巴勒斯坦的资金晚到了一两个月?
巴勒斯坦犹太人会不会最后没能坚守住,不是因为懦弱,也不是因为无能,而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继续坚守下去的物资?
……
仅仅凭借十根手指、信念、牺牲,我们是打不赢这场战争的。你们是我们唯一的后盾。穆夫提有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尽管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对他格外热情,但这些都是拥有政府预算的主权国家。埃及政府可以用政府资金支持我们的敌人。叙利亚政府同样可以。
我们没有政府。但我们有全世界的犹太同胞。我信任美国犹太人,正如我信任巴勒斯坦犹太人一般。我相信他们会看到形势的危急,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我清楚我们所要求的并不容易做到。我亲自参加过多次筹款活动,知道筹集这样大的一笔资金并不容易。但我在巴勒斯坦看到,当我们号召大家为伤者献血时蟹蜘蛛,人们纷纷从办公室涌进医院。我看到人们为了献出自己的血而排上几个小时的队。
在巴勒斯坦,人们捐出的除了钱以外,还有血。
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人跟我们在前线的人一样焦虑。我很肯定,如果身处巴勒斯坦,美国犹太人中的年轻人也会做与我们的年轻人完全一样的事情。
我们并不比任何人优秀。我们也不是犹太人中的佼佼者。不过是命运的安排使得我们在那里,而你们在这里。我相信如果我们互换位置的话,你们在巴勒斯坦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你们也会来到美国寻求我们的帮助。
最后,让我借用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
丝毫不夸张地说,巴勒斯坦犹太人将会在内盖夫战斗,将会在加利利战斗,将会在耶路撒冷周边战斗,将会一直战斗到最后。你无法决定我们是否应该战斗。我们已经决定。巴勒斯坦犹太人绝不会对穆夫提投降。我们已经决定,谁也无法改变。你们只能决定一件事情:当战斗结束时,获胜的是穆夫提,还是我们。美国犹太人有能力做出这个决定。这个决定必须在几天内、几小时内尽快做出。
我恳求各位——不要等到太晚。不要在三个月之后才为你今天没有做的事而追悔莫及。现在就做出这个决定。」
通过这篇动人肺腑的发言稿,我开始关注果尔达·梅厄,也因此专门买书读了她此生最著名也是唯一一本著作——《我的一生》。
正如她著此书的目的所愿:“为使本书的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和犹太人民,我谈及了我认识的一些人物,我去过的一些地方,尤其我经历过的一些难以置信的事件。”
读完此书,我认识到了一个新的以色列国。
二、我们不需要同情,我们要的是尊重
可能很多人提到犹太人,第一印象是他们很聪明,也有人说当年欧洲人之所以如此仇视犹太人,是因为他们太会做生意了,钱都被他们赚进了腰包,所以才发生了如此大规模的屠杀事件。但是,我们今天暂不讨论这屠杀背后众说纷纭的原因,我们只谈谈犹太人和以色列为什么会让人产生同情之感。
作为犹太人,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臭名昭著云之歌,600万犹太人被屠杀,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绝人寰的灭种之作!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这是值得任何一个民族的人流出同情之泪的。
作为一个国家,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几乎都是腹背受敌,多次遭受多个阿拉伯国家的围攻,虽然建国成功,但是境内时不时冒出的恐怖袭击也让他们分身不暇。这样一个小国,时时遭受欺负,随时面临着灭种之灾,难道不值得同情?
最初,他们也的确曾经寄希望于别国的同情,希望这些同情能为他们带来片刻的安宁,希望这些同情不要对他们赶尽杀绝,但是这么多年来的战争让他们终于认识到:“没人会与一个软弱的以色列和平共处。如果以色列不够强盛,就不会有和平。”

(1969年12月2日,梅厄夫人在特拉维夫国王广场,向两万多名年轻人发表演说)
这样的话,简直放诸四海而皆准。想想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再想想如今的中国,和平不是靠博取同情得来的,和平需要国家的强盛。但我们还不够强盛,我们还要更强!

果尔达·梅厄也深深清楚自己国家的处境,但是她的愿望也很明确:“我在死去之前,只希望看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的人民再也不需要同情的词句了。”
如今,再提到以色列,很少会有人再去考究这个国家存在的合法性,而更多的是放在它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上。虽然中东依然不太平,巴以冲突依然大大小小不断,可毕竟它不再是当年那个要靠博取同情过日子的弹丸小国了,它的军事打击能力在多次战争中愈练愈精,甚至都可以给别国出口军事武器(今日暂且不论它与印度之间的军火交易),以色列毕竟在艰难中站起来了!
可是,它站得还不够稳,它依然处于战事当中,它也并未赢得多少恰当的尊重,如今提起以色列,我们更多想到的是中东战争,每天都在爆发的巴以冲突,以及各种各样的恐怖主义。对那些因为种族和宗教冲突导致的各种非人道主义的袭击,我们依然饱含同情,不仅同情犹太人,也同情阿拉伯人,毕竟国与国之间的军事较量,最后受苦的往往只是平民。
如果真要如果尔达所愿,我们不再需要向以色列投去同情的目光,那就只能等待实现真正和平的那一天。
但是,这一天真的会来临吗?
这也是果尔达·梅厄之问:
“我们真的要永远这样过日子吗?我们要永远为子孙后代、战争、杀人和被杀而担忧吗?”
三、他们是孤独的狼,需要抱团取暖
也许站在阿拉伯国家的立场来讲,以色列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入侵国。本来人家好好地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突然空降出一波犹太复国主义分子,非拿两千年前的事说事,我们两千年前就住这里了,现在我们当然得回来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好像历代中国封建王朝里那些总想复辟旧王朝的热血分子一样,一言不合就复辟。
更何况池敏,如果按照犹太人的逻辑讲,那么什么日本啊、韩国啊、朝鲜啊、缅甸啊、越南啊、蒙古啊……那都得是咱大中国的土地,长得像中国人的地界都应该属于中国的领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按照古代的国土规划来算账呢?
又或者换个立场来考虑,别的不说,就说台湾那点事儿吧,天天搞台独主义,我们不也是不依不挠么。有一伙外族人在你这生活了一阵子,有一天突然说不行我们得划出片地儿来建国,当了好几辈子主子的阿拉伯人当然不愿意了,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破坏国家主权。
但是,以色列的问题又不是这么简单。中东地区本来就是英国托管,当年英国自己说要给以色列建国,结果后来又反悔了,反复无常的英国人给了以色列希望又想把这火种扑灭?为时晚矣。火势一旦烧起,必成燎原之势金梦阳子。
所以此事也不能全怪犹太人复辟心切。更何况二战时期的犹太人大屠杀,使他们日益迫切地感觉到建国的重要性。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谁又会如此狗急跳墙呢?
“我们决心这样活着和行动,是为了使那些在毒气室里被杀的犹太人成为不采取自卫而死去的最后一批犹太人。”

(1770年5月,梅厄夫人搭乘以色列空军直升机,前往陷入与埃及消耗战中的西奈半岛)
不得不说,犹太民族是一个非常坚韧的民族,他们自己不愿意成为别国的少数民族,任人鱼肉,所以奋起而抗争。在敌人林立的世界政治版图中,愣是冲破荆棘杀出一条血路,从此以后,他们不再仅仅是一个民族,而是有了自己的国家,他们可以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即使死,也不是毫无尊严地像垃圾一样死去,而是像一个英雄一样为自己的尊严战死。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无所畏惧的求生信念,让他们“众叛亲离”,他们成了一个孤独的狼群,对外狰狞,对内抱团取暖。罗艳芳
政治的世界龙小宝,永远让人无法用人道主义去解释,因为在政治野心家的眼中看来凡人寻仙路,人道主义是苍白的,羸弱的,不堪一击的亚梦h吧。
果尔达·梅厄的那番话至今让我感到很苍凉:“我们在这里没有家庭,没人与我们共享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语言和我们的过去刘也行微博。其余的世界似乎都组成了各个集团,因为地理和历史结合了那些民族的共同利益。可我们的邻国,即天然盟友,却不想与我们扯上任何关系,我们真的是没有圈子,没有朋友,只有我们自己。”
这段话,是她在万隆会议期间讲的。众所周知,万隆会议对中国来说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万隆会议,才使得中国在世界国际关系上有了里程碑式的地位和作用。当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大出风头,而正处在建国初期、内交外困的以色列却在那场会议上碰了壁,由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威胁,以色列最终未能出席这场会议,甚至想跟中国攀关系也没攀上,导致以色列因为这事对中国芥蒂了很久。
但是这事也不能全怪中国,当初中国也是初初建国,前有苏联翻脸,后有美国夹击,后边还有一堆欧洲国家捅刀子覅覅,自己还没站稳脚跟,以色列又天天跟着美国屁颠屁颠走,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如此泾渭分明的冷战时代,中国哪有精力去顾及一个小国的命运。虽然,以色列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的中东国家,我们对此深表感激,但当时的中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所以就很难顾及到中以两国的感情问题了。
所以,中以建交的事一拖就是四十年,直到1992年中国才同以色列正式建交。
但是中原镖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仇恨,所以1965年,以色列和德国这两个宿仇也正式建交了!
只是,如今的以色列在人们眼中却负面评价不断,多次中东战争和连续不断的巴以冲突使得很多人认为犹太人的某些做法太过激进,甚至很多德国人觉得他们如今的做法跟当年的纳粹党又有何区别?
果尔达·梅厄说过一句最著名的话:“既然世界已经遗弃了犹太人,犹太人就可以遗弃这个世界。”

(1970年12月23日,梅厄夫人在耶路撒冷哭墙的一次集会上发表演说)
此话风范不减当年曹孟德之语:“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但是,我并不想因为如今的巴以冲突就对阿拉伯人或者犹太人作出什么样的评价,毕竟有些根深蒂固的仇恨不是我们所能体会的,毕竟那些从小就被训练成杀人利器的恐怖分子的信条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毕竟这个世界呈现给我们的真相只有冰山一角,还有99%的事实被埋在地下,毕竟媒体所传递给我们的讯息只是表面的和有选择性的,毕竟我们都追求和平,但是有些人总想以暴制暴。

我想,果尔达大概也不希望我们看完她对她一生的自述以后得到的是同情的叹息,或者继续对以色列保持执拗的偏见。
我们只是更多地去了解一些事情,从而更加善待一些不该受伤害的人。(完)
推荐三个高质量和有价值的微信群
(点击上面文字即可打开了解)
《清风智库会员群》
《清风财经直播平台》
《清风英语群》
欲加入以上三群,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联系管理员“雨花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