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李亚倩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磁卡读卡器【视频】民国才女,她的画被陈丹青誉为中国第一-云上文化

2020-04-10 全部文章 423

【视频】民国才女,她的画被陈丹青誉为中国第一-云上文化



“她(邱堤)的静物画,
以我所见,
我愿意说是中国第一”北京工美集团。
——陈丹青《局部》
丁酉年
四月十二
编辑: 云上文化

打开视频
聆听云上的声音

丘堤
(1906-1958)
原名邱碧珍,
字秀昆,福建霞浦人。
中国第一代最为激进、前卫,
活跃在油画历史上一个
才华颖异的现代派杰出女画家,
也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丘堤天资聪明、能文善画,多才多艺苗洛依,
热情追求新文化、新思想、新艺术;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霞浦家乡
被誉为“闽东四才女”之一。

丘堤《窗外》
陈丹青说的便是这幅画,
透过新新柳色看到对面的人家,
寻常闲静的窗外世界,
丘堤先生的风采、
雅韵跳跃在纸上。
摊开画稿,从这幅画说开去,
似可以看见丘堤先生的一生。

丘堤像 庞薰琹画 三十年代初
成为民国六大“新女性”
画家之一的丘堤,
她兼有良好的写实功力,
又不墨守成规,
勇于迎新,前卫意识强。

其父和元欧子欣,
清宣统三年府试正科贡生,
27岁遂弃举经商,
为福宁府商务董事,
兼自治会义绅,
并当选为国民会议议事;
其祖父兆蘭,
五品直录州同知;
曾祖父光策诰封清五品奉直大夫。

高祖学经公浩赠六品儒林郎,
丘堤是一世祖儒林郎大焕公的六世孙。
1913年幼年的碧珍就读于官立
高等小学堂(后易名为近圣小学)国民部,
民国四年(1915)转县立第一女子小学
就读;碧珍从小发奋求知,
性格豪爽帕拉米拉,乐于助人。
十三岁小学毕业与同学游寿
(首位著名女考古学家、女书法家)
等人考入福州女子师范。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此时全国青年运动兴起,
她受革命思潮影响,
经常阅读《新女性》、
《新潮》等进步书籍。
并受家庭民主义侠豪风影响,
对女师当局的许多戒律森严规定,
她极力反对,与进步同学,岩崎峰子
成立女师学生自治会,
并带头剪去发髻。

她的短发曾使全校师生侧目而视,
但立即出现了追随者,
很快竟使旧发式一扫而空。
同时,使学校被迫取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广东民安医院。
在此期间,全国一度兴起工读互助运动,
号召“人人做工、人人读书、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要用工读互助办法去改造社会。”

1923年—1924年间,
丘堤在女师读书时,
利用假期与同学游寿、
郑啸琴等三人回霞开办妇女工读补习班,
教育与启发广大妇女群众与
封建制度进行不懈斗争。
此后,碧珍易名为丘堤,
喻为抵制一切腐朽势力的一道高岸。

在福建女师期间,
她学业优良,
特别在缝纫、绘画、手工、
家事园艺等课优为突出,
这为她后来绘画、
服装设计等艺术事业
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丘堤天资聪明、能文善画,
多才多艺,热情追求新文化、
新思想、新艺术;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
霞浦家乡被誉为“闽东四才女”之一。
1925年7月,
赴沪考入上海美术专科
学校西洋画系(三年制)。

从此,她不再与平凡、庸俗,
被陈旧包围的家乡
小镇走向外界去追求,
接受超现实主义的
狂飙一般的激情生活,
以铁一般理智去努力挖掘,
投入创造彩色中的感情力量,
用交错的线、
形的新兴艺术诠释人生。

1986年春天,
在北京安外交通部
招待所举办“全国油画讨论会”中,
著名美术理论家小茴香苗,
中国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水天
中教授在会上作
“关于中国油画历史发展”的报告,
并配以早期油画家作品幻灯片,
画家们对幻灯片中的
中国早期油画大感兴趣,
其中丘堤的作品《春》、
《瓶花》和庞薰琹(丘堤丈夫)所作
丘堤肖像引起大家特殊的兴趣。

特别是在场中青年油画家,
他们对本世纪前期的
中国油画作品所见甚少。
看了幻灯片之后,
有人甚至感叹:“
我们走了这么多弯路、
费了这么大劲,
原来才走到前辈当年走过的地方。”
从此,
才开始认识了解到早期美术界群体
“决澜社”唯一获奖的,
在中国油画历史上一位
才华颖异的女画家丘堤。

上海美专毕业后,
丘堤与她前也毕业于美专的
二哥秉贤(名克斌)去日本
东京考察学习进修美术,
与林默涵等人同学,
当时日本洋画界已经是新派画的天下,
与中国国内洋画界的情况很不相同。
从丘堤在日本所作的两幅静物油画看,
她完全接受了当时流行于日本的
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风格闪光灵程。

1930年从日本回国后,
丘堤再次进入上海她的母校。
1932年8月,她作为上海美专绘画
研究所西洋画组的研究员,
继续从事绘画创造。
但她没有像其他早期中国油画家
那样走上学院派的写实主义道路,
而是直向现代主义。

此时,丘堤的油画沉静、抒情,
这些画面背后是对二十世纪30年代
向传统水墨画主流进行了挑战,
其静物画,具有清新的装饰风格;
同潘玉良一样,
成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的丘堤,
她兼有良好的写实功力,
又不墨守成规,勇于迎新,前卫意识强。

当时中国画坛的有识之士暗黑魔导师,
对丘堤在内的新女性高度评价:
丘堤她们“共同书写了一代
中国女性的精神历史,
共同铸就了中国女性艺术家的
精神灵魂和审美高度,
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的
一代女性画家的‘画魂’”。
这个早年杰出的“闽东四才女”之一,
确实用自己的天分、
才情和坚忍不拔的血性
谱写了耀眼夺目的一章,
在往后的岁月里,验证了这一点。

1933年10月10日,
决澜社第二次画展在
上海世界社礼堂开幕。
这时丘堤已成为决澜社的正式成员,
她参展的作品《瓶花》获得“决澜社奖”,
这是社澜社4次画展中唯一的一次颁奖活动。
为示郑重,
专门邀请当时文教界名人李石曾颁奖。
为丘堤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奠定了重要地位。
遗憾的是她的作品历经战乱、
文革已存世不多,
成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在“20世纪中国油画展”上,
组委会秘书长张祖英是这样开序的:“
尤为难得的丘堤《窗外》……等的
主要作品都是首次在大规模展览中露面,
他们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保证了这次百年油画展的权威性、代表性。”

1934年8月,女儿庞涛出生;
1936年8月,儿子庞均出生。
在这几年中,
夫妻二人都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
刚组成的小家庭便不停地搬家。
在艰难的年代,二人为生活而奔波,
但仍坚持在极艰难条件下
夫唱妇随抽空进行油画创作。
抗日战争后期,
丘堤念念不忘的是抗战胜利回上海去。
1945年夏天,抗战胜利了。
丘堤和她的家庭回到了上海,
但那并不是幸福岁月的开始。

他们继续迁徙于上海、杭州、广州之间,
在杭州和庐山,
她和庞薰琹画了许多西湖和庐山的风景画,
现在可以看到那幅《平湖秋月》,
是丘堤的作品出现了少有的阳光的作品,
在广州的作品中,
留存下来的有一幅《根》,
她把这些树根安排在空旷广漠的天地间,
使写实的树根具有某种超验的象征意味。
1948年下半年,
丘堤和庞薰琹回到上海。
在此后的一年中,
他们将主要精力用于准备迎接上海解放。
庞薰琹的回忆录所描述的这种生活
俨然是从事地下活动的共产党员。
丘堤也投身于这种斗争生活,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黄思佳,
丘堤和庞薰琹等43位上海美术家
在上海《大公报》上联名发表宣言,
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
并纷纷赶制毛主席、
朱总司令画像和各种宣传画。
此时陈楚天,丘堤与张乐平、米谷、
特伟等同任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委员。

1939年利用闲暇时间曾亲自设计、
亲手制作百余个布娃娃义卖捐赠。
曾有一幅油画《布娃娃》
(现上海美术馆收藏)即是当时之记录。
1949年任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委员。

1949年秋天,丘堤夫妇随江丰、
刘开渠、莫朴等人去杭州,
建立了杭州艺专的正式党政领导体制。
在此之前,杭州艺专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
代表倪贻德、刘汝醴、魏猛克、刘苇接收。
杭州艺专改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之后,
庞薰琹出任绘画系主任、教务长,
在新的学院领导组织下,
教师全都投入思想改造、
下乡参加劳动和社会活动、
创作反映城市新气象的美术作品。
丘堤在这一阶段(1950年—1952年)
深入浙江农村,画出以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和
农业劳动为题材的大幅油画,
但这些作品没有保存下来,
也找不到这些画的复制品。

1956年为全国美协会员,磁卡读卡器
中央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曾为舞蹈演出设计服装,并获奖。
1958年3月因心脏病去逝。

其大量作品因抗日战争及十年浩劫而毁,
现侥幸留世的仅有二十幅油画。
上海美术馆收藏一幅双面油画。
这批画因奇少而倍加珍贵。

在《三代女画家作品展》中,
美国爱林诺尔·哈特尼Art in America
和Art Press杂志艺术评论家这样写道“
丘堤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自由的宣言,
赞扬着她的生活,她的发现。
这些俭朴的静物、
花卉细节充实猜歌王答案,耐人寻味……初晓敏。
同时她对西洋油画的三度空间
与造型的深入研究,
使她从水墨画中的抽象性走出。
她最喜欢的深红、橘黄与各种绿色
和中性色彩环境的对比,
提示了她努力挖掘色彩中的感情力量。

展览中的风景画作于国内,
驱使现代派画家转变之前地域无门,
她毫不犹豫地又闯进风景画这个在
中国历属男性艺术家的领域,
写生了老上海城市的一角,
那现在已经不覆存在的红房顶与亲切的后花园。”
正像40年代即已熟悉丘堤一家的
英国美术史家麦柯·苏立文曾说:
丘堤夫妇,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被
周围的腐败所污染的世界里。
据《收藏家》杂志统计,
丘堤作品2005年5月份
行情价格排名第一位,
达到471814元/平方尺,
吴冠中为447087元/平方尺,
徐悲鸿为397992元/平方尺。

《中国三代女艺术家》王梁洁华
在出版者前言中说:“
中国最为活跃的第一代
激进的杰出女油画家米粒资源网,
大多数人却直到今天才看到她的作品,
了解她动人心魄的生平故事,
这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凯恩之书。”

编辑排版 | 云上文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
云上文化「ID:yunshangshuhua」
投稿/咨询/交流 商务微信:zwss-406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