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李亚倩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李亚倩远去的亚尼河桥与双龙古桥-菌乡易门美食

2019-03-27 全部文章 322

李亚倩远去的亚尼河桥与双龙古桥-菌乡易门美食

李亚倩

双龙桥
半个世纪前,由玉溪、峨山、石屏进入新平境内须经过两座古桥,即亚尼河桥与双龙桥。亚尼河桥是南线古道上的铁索桥,从这里可以抵达石屏、建水;双龙桥是北线古道上的石拱桥,从这里可以通往峨山、玉溪。千百年来,南线古道与北线古道是进入新平的生命线,连接两条古道的两座古桥则是新平的两大门户。
入冬季节,记者在从小生长在亚尼河边的任永坤老师带领下,与赵宏武、李永新等友人重走这两条古道。虽然亚尼河铁索桥早已被毁,变成再普通不过的石桥,如今石桥还成了危桥,少有人从这里走过;虽然双龙古桥多年失修,且被洪水冲毁一半,如今仅剩两个桥墩,但是,看着清澈的河水从桥下流过,无不让人回想起千百年来人们从这里走过的跫音。
县志上的亚尼河桥
亚尼河桥在离新平县城20多公里的桂山街道亚尼社区境内,50多年前,是一座有名的铁索桥。任永坤说:“小时候,我们经常到桥上玩耍,在上面晃来晃去的觉得非常好玩。到文革期间,铁索桥被人为毁弃,桥上的铁索被人们拿去熔化后打成弯刀、锄头。后来建了石桥,有一年发大水,石桥被洪水冲走。现在看到的这座小桥是后来建的,因为村村通了公路,这石桥也少有人走了。”
记者翻阅了道光《新平县志》,上面有时任知县张云翮撰写的《修亚尼河桥碑记》——
是岁春初,予奉命来宰斯邑……越一月,至所谓亚尼河,去县治东四十里许,驻足少憩,见彼四维皆山,而一水中出,河内乱石交叠,涉者摄衣蹇裳,若惊惴状。予窃异之,环顾两岸,砖石层磊,匠工林立……此水源出嶍峨之丁癸乡,至下流与邑之甸水合时,安澜恬静,泳游尚便。每至夏涨秋涛,势若瀚海,差使临流而反,商贾望洋以叹。纵使羽檄星驰,不能飞渡;即令皇华载道,无计投鞭。匪特行旅往来在所必经,实为新平一邑之津要也。向来或构木为梁,或造舟济渡,靡不备极区画,但一遇波臣肆虐,澎湃汹涌,悉皆逐流以去,行者苦之。幸值参戎冯公镇兹下邑,省会往来,目击心愀,力存兴复……石上架木成梁,梁镇以板,而上又为栋、为椽、为楹、为棁,覆被以瓦。桥之西凿山通道,除地町町,俾行道者视若坦途,水无及溺之虑,诚义举也。予不禁欣赏击节,叹羡莫置。瞻公丰采,聆公绪论,真有轻裘缓带之风、雅歌投壶之致,将古所称“寓甲胄于诗书,藏折冲于樽俎”者,殆其人欤!夏六月桥成,是为记。
张云翮,四川宜宾县举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新平知县,首建义学于文昌宫,创办桂香书院,士风大振。碑记记述了亚尼河的发源、修建河桥的艰难过程,强调了“农工告毕而岁事用修”。
遥望双龙桥
由亚尼河桥顺河上走十余公里,亚尼河与他达莫河相汇处便是双龙桥。远远望去,左边的石墩及中间的石墩尚在,右边的则被洪水冲走,裸露出赤红色的岩石。右边的河岸有人用木头搭到中间的石墩上,再由中间的石墩搭到左边的石墩上,石桥变成了极其简单的小木桥。可是桥身太高,有人也在桥上拴了两根钢绳,来往的人们便用手拉着两根钢绳在两根木头上慢慢移动脚步,到了左边的桥墩,便走上了四米多宽的半截石桥。过去,双龙桥两边布满马店和旅馆,人来人往,兴盛一时。而今,这一切都随着古驿道的消失而消逝了。
道光《新平县志》记载:“双龙桥,又名亚尼河桥,在城东四十五里,跨亚尼河,康熙五十一年,参将冯西生捐建,后圮。雍正九年,知县曾应兆同士民捐修,乾隆四十七年,知县庞兆懋、教谕郝英复率士民复修。”
查阅史料,乃知冯西生系陕西人,清康熙年任新平参将,胸怀远大,渴求建功立业、一展抱负,足智多谋。然世事多舛、朝廷昏聩、人情冷暖、壮志难酬,总让他凄怆惆怅、孤寂愤慨,终究只能走向自然,寻求心灵的慰藉。其笔下奇峰异石、密林幽谷、夕阳雄楼各色景致描写细致、别样,祖国山河雄奇多姿,色彩绚丽,饱含诗人道不尽的喜爱。他有诗赞美新平的山水,诗曰:“闲步寻佳胜,山隈小有天,山巉惟鸟道,湍激多寒烟。一泻随崖下,千丝挂洞前。栖霞诚足乐,枕石欲高眠。”
道光四年,知县郑家宝走马上任,途经双龙桥,有感于这里的大好山水,口占一绝云:“午鸡啼处隔溪桥,云密林深人望遥。一饭便催行脚去,新阳驿外马萧萧。”
不知道郑家宝在新平生活了多少年,史志中除了记下他的几首小诗,再也寻找不到他的踪迹。读《林则徐全集》,查到道光二十八年二月云贵总督臣林则徐请准郑家宝调补威远同知的奏折:“查有云南府同知郑家宝,年五十七岁,江苏上元县人,祖籍安徽,由附贡生遵续增武陟例,捐纳捐纳同知,分发云南试用。委署新平县,运铜回滇,历署曲靖、云南等府同知,宾川、宝宁罗次等州县,并署常江府知府。丁优回籍,起复来滇,历署龙陵、广西等厅州,昭通、临安、开化、澄江等府知府,白盐井提举,题署今职。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奉文准署,到任期满,例应实授。该员心地朴诚,才具明练,在滇年久,熟悉边地夷倩,以之调补普洱府分防威远同知,实堪胜任。”由此可知,郑家宝在滇二十余年,才情干练,深得林则徐信任。
现在读着郑家宝那些屈指可数的诗句,只知道他对新平情有独钟。在他运铜回滇,即将离开新平之际,仍然依依不舍,吟下了一首惆怅万千的七律——
宦情乡味两绵绵,一唱骊歌又几年。
芳草送人还易老,长亭驻马未能前。
谁言有策堪经世,耐可乘流直上天。
明日分飞倘相忆,此心如水但澄鲜。(玉溪日报记者 饶平 文/图)
来源:玉溪网
编辑:蒋婵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