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倩连身份证都数据化了,这要穿越回古代可咋出示啊!-迁徙的以色列王
李亚倩连身份证都数据化了,这要穿越回古代可咋出示啊!-迁徙的以色列王
李亚倩
12月25日,广州市公安局发出
全国首份“网络身份证”,
“身份证”被存储在手机里,
出门只要扫一扫,
不久的将来,
上飞机、坐高铁,去酒店住宿
都可以用它实现。
对我这种出门老忘带东西的人来说,
简直就是福音啊!
欢呼的时候忍不住想到,
古代人出门坐马车需要身份证吗?
穿越剧里现代人穿越到古代,
总是换身古装就融入了社会,
他们就没有户籍制度吗?
仔细一查才发现,
要想融入古代社会还真没那么容易,
因为古人也要查“身份证”的!
“作法自毙”这个成语,
说的就是商鞅当年在逃亡途中打算住旅店,
结果因为没带身份证件被旅店老板拒绝接待:
“商君定有法律,
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
谁就要连坐。”
但这个法律其实是商鞅自己定的……
最终他因为无处可去,被逮捕处死了。
1
商鞅是秦朝人,
而我国的户籍制度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
文字记载中,
最早有“户籍制度”的是商朝,
甲骨文中时常出现的“登人”,
指的就是登记人口。
据推测,当时“登人”,
可能是为了征兵。
2
到了周朝,
《周礼》中记载了系统而完善的户籍制度,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鄼,
五鄼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就像现在的村、乡、镇、县、区一样。
以当时的条件能不能严格实施就很难确认了,
不过可以看出周朝时,
人们对户籍制度的思考就已经很超前了。
3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纷争,诸侯并起,
想打胜仗首先得保证有充足的兵源,
所以各诸侯国都想要吸引百姓入住,
因此减免赋役吸引外来人口,
同时限制本地人口外逃,
为了时刻掌握本地国力,
也为了限制人口外逃,
各国都会清查登记人口。
当时对官员的年终考察中,
就包含户口这一项。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4
秦统一天下之后,
各国的户籍制度自然也统一了,
登记的内容可以说是很详细了,
有点像今天的户口本
要登记户主的姓名、身份、籍贯和年龄,
还要登记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和健康状况,
还要登记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
甚至还要登记财产类别和身高!
当然这也是为了方便征兵和收取赋税。
5
西汉的时候,
萧何制定了《九章律》,
其中之一就是“户律”。
汉代的乡长、亭长就主要负责户口管理。
汉朝的户籍制度很严格的,
禁止随意迁移和逃亡。
还不能窝藏逃犯,一旦被发现了,
甚至要被削爵下狱!
影视剧中的萧何
6
到了隋唐时期,
户籍制度就更加完善了,
隋初人口大增,
因为进行了全国的户口清查,
将之前漏登记的或者没登记的人全都检查出来了。
政府按户籍上登记的
年龄、相貌和本人核对,
看看是不是明明家里有青壮年,
还假装全是老人小孩的。
还鼓励居民互相检举揭发,
户口不实的,当官的要受罚流放。
7
唐朝的户籍分成编户和非编户两大类。
编户可以是当官的,
也可以是白丁,但必须得是良民。
非编户有三种,
一是贱户,
最低的是官奴婢,
较高于奴婢的是部曲、客女,
都依附在主人家的户籍中。
二是方外,
指释、道及为逃避赋役
而躲到寺院的逃户。
三是士兵,
唐玄宗开元年间
士兵变成一种专门的职业,
不在户口统计之中。
所以说现代人穿越到唐朝,
户口问题就蛮难搞的。
8
到了宋朝,
开始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了
户籍分“坊郭户”和“乡村户”。
还要再分为主户和客户。
有固定资产的就是主户,
没有固定资产的就是客户。
比如城里的“坊郭客户”就多半是佣工、帮工,
乡下的“乡村客户”也多半是佣工、帮工。
这些都是针对老百姓的,
官员家的叫官户,
属于特权阶层,可以免除差役的。
所以说如果现代人穿越到宋朝,
最多只能争取到一个坊郭客户的户籍吧。
9
明朝登记户口,分为两项,
一项是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
一项是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
从农村到城市,
所有人都在政府的严密控制下,
任何人不得擅自迁移,
邻里之间要互相监视,相互举报,
如果知道你家隔壁老王偷偷搬家了却瞒着不报,
就要受到连坐。
想要出远门呢,
必须去官府请求签发“路引”。
组织系统极其完备,
就连明朝老百姓都寸步难行,
所以如果穿越去明朝,
可能刚落地就要被抓走了。
10
清朝的户籍制度基本沿用明朝的制度。
不过清朝的统治者毕竟是满族,
所以实行了各民族分而治之的政策。
清朝时“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家里人口多少对交多少税没什么影响,
所以统计人口就没有明朝时候那么可怕。
但是出远门也要像官府报备自己的目的地,
新迁入的人也必须检查原户籍。
但以上说的都是户籍制度,
虽说每个人都被登记在册,
但很少有人能拥有身份证。
古代人有没有身份证呢?
当然有啊!而且这些身份证我们都认识的
但是身份证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拿身份证。
身份证上一般只写“姓名”和“官职”,
所以当然是只有当官了才能拥有身份证。
1
古代的身份证式样很丰富:
虎符、免符、鱼符、龟符、
龙符、麟府、牙牌、腰牌……
将军调用兵权的虎符是不是很眼熟。
唐朝的身份证是鱼符,
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身份证,用黄金来做 ;
五品以上官员身份证,用白银 ;
六品以下官员的身份证,质地就是铜料。
鱼符 | 图为济南博物馆藏品
但是身份证上只刻两个信息
不是很容易假冒伪造么,
所以古人的身份证也有“防伪标记”。
唐朝政府会给官员再发一个鱼袋,
有鱼符不能证明“你是你”,
还得有鱼袋才行。
因为鱼符材料不同,
所以鱼袋也要用不同材质的配饰。
有些身份证可以终身使用,
即便退休了仍能享受“福利”。
鱼袋
2
武则天时期,把鱼符换成了龟符,
所以“金龟婿”的意思就是
“拥有金龟符的女婿”
金龟符是唐代最牛的身份证,
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才能拥有。
虽然武则天时期很短暂,
但金龟婿一词永流传,
看来历朝丈母娘们
对女婿的期许都颇高啊。
龟符
3
到了宋朝,身份证只剩下“防伪”的鱼袋。
明朝的身份证是牙牌和腰牌。
牙牌是一种小片,
用象牙、兽骨、金属、木质
不同质地区分地位,
明朝身份证的防伪很直接,
“借者与借与者同罪”。
2004年在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考古中,
就找到了疑似郑和的身份证,
由宫廷制作,乌木质地。
牙牌
腰牌
4
清朝的身份证也是腰牌,
但是牌子上的信息变得很多,
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都要写,
高段位的腰牌还要把持有者的脸也画上,
防止别人冒用,
这一点和咱们今天的身份证照片是一个意思,
就是不知道画师们画的像不像了。
清代后宫妃子也开始有了身份证,
妃子的身份证叫“绿头牌”,
牌的顶端涂有绿色,
没有身份证的后宫女性,
即使再美丽,也难有出头之日。
5
居民人人都有身份证,是1936年才有的事,
1936年民国宁夏省政府首先制定了“居民证制度”。
宁夏省发放的身份证
发证对象为年满18岁以上的
中华民国国民,不分男女。
需要登记48项信息,
和今天的户口簿的功能差不多,
这是我们现代身份证的雏形。
民国时期的上海身份证
6
建国后,我国公民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居民身份证,
证明自己身份用的是户口簿和单位介绍信,
户口是当时居民的唯一身份证明。
但1972年,
农民依然被牢牢禁锢在土地上。
如果自己进城,就会被称为“盲流”。
这个1953年首次出现的词汇,
直到1990年还出现在
央视春晚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中:
“盲流!你听听,离流氓不远了。”
1982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657万,
引起公安部的高度重视。
1983年5月9日,公安部党组向中共中央
正式提出“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
随即开始筹备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
1984年,开始有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证,
一开始采用印刷和照相翻拍技术塑封而成。
十多亿人口约有八亿人要领证,
就当时的技术来说,工作量庞大。
第一代身份证
在身份证颁发之前,
民警们需要挨家挨户核对户口登记信息,
并重新填写常住人口登记表。
为了换发身份证的需要,
常住人口登记表由原来的三人一张
换成了每人一张,
内容新增了身份证号和照片。
第一代身份证
警察们还需要把辖区内所有生日相同的人分出来,
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码,
然后将编码填回常住人口登记表之后,
再手工填写身份证的底证。
当时身份证底证的柜子一排一排,
就像中药行的药柜一样。
1984年8月30日,
380名居民幸运地成为中国第一批
居民身份证的持有者。
《本市三百多居民首批领到身份证》登上了1984年8月31日的《北京日报》。
很多居民对一代证的印象是:
手写的身份证,照片照得特别丑,
最初时感觉没啥用……
1995年7月1日起,防伪居民身份证启用。
证件采用了全息透视塑封套防伪,
身份证几乎不可能无损剥离。
第一代身份证和第二代身份证对比
1999年10月1日起,
居民身份证编号由原15位升至18位。
7
2004年1月1日 第二代身份证开始换发。
第二代身份证除了材料和信息
和第一代身份证不同外,
防伪技术也有了提高,
另外还增加了内镶芯片,
从芯片里也可以读取信息。
2013年1月1日,
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停止使用。
身份证的实施30多年后。
身份证信息泄露成为最严重的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6年
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
平均每个人的个人信息被至少泄露了5次。
为了打击犯罪
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信息
公安部推行了“网络身份证”。
除此之外,
公安部还有个“大招”,
电子身份标识载入手机卡!
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
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
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简单来说,
就是公民在网络上的一个身份标识。
它既不是明文的身份信息,
也不是像身份证那样的证件。
这项技术最关键的是:
我们不需要再在网上提交自己的
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
这将极大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
而且理论上一旦身份证eID化后
个人信息将没有黑市买卖的意义存在!
所以传统身份证件未来也可能会逐渐淘汰
数字身份加载在手机SIM卡里,
这种全新的在线身份信息验证技术,
将会成为身份证发展的新趋势。
编辑:胡睿
数据来源及参考文献:北京青年报、科技日报、未来网、新华网、观察者网、中国组织人事报、大洋网、中国网、工人日报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略论》
《古人也有“身份证”:鱼符、牙牌到腰牌》刘隶楷
《古代身份证及防伪技术》田子强
《再现沧桑历史的国民身份证》郭继伟、孔凡胜
- END -
Love them inherently and uniqu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