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倩追忆烈士丨共和国第00001号烈属证背后的故事 捍卫英雄-兰州晚报
李亚倩追忆烈士丨共和国第00001号烈属证背后的故事 捍卫英雄-兰州晚报
李亚倩
巍巍青山埋忠骨,英烈无名义长存。在兰州的华林山烈士陵园,一片统一刻有“革命烈士”字样的无名墓碑,他们都是曾为新中国的解放而付出生命的勇士,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烈士留下了名字,而更多的烈士的姓名现在已经无法得知。我们不知道在那个烽火硝烟,国难当头的岁月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由毛泽东主席签发的第00001号“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的丛德滋烈士就长眠于此,让我们通过追寻这张烈属证背后的故事,还原更多隐蔽战线上无名烈士在这块黄土地的家国记忆。
现场直播回顾
长按扫码观看
抗日救亡 书生投笔从戎
丛德滋原籍山东文登,后随祖父落户辽宁凤城,1928年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张学良东北大学。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学迁入北平。在校期间,他就和同学们一起,上街喊口号、贴标语,支持抗战。
1933年,丛德滋被介绍到东北军领导机关——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政训处工作,1935年前后,《小实报》、《东方快报》等进步报刊在北平发行,丛德滋在上面发表了大量的通讯和评论,揭露国民党政府枪口对内的行径。在报纸上的频繁的亮相,丛德滋以“共产党嫌疑分子”的罪名被捕,后经东北军交涉,丛德滋重获自由。随同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开入陕西,他被调入“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在总部办公厅工作。
西安事变 积极宣传抗日
西安事变发生后,“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撤销,中共代表团进驻西安,组成了联合办公厅,丛德滋任宣传委员会委员,同时任一份存世仅两个月的《解放日报》总编辑。这份报纸在西安事变后第二天开始出版,国民党中央军进驻西安之日停刊,共出版56期和3期号外,全面展现了西安事变从发生到解决的全过程,《解放日报》创刊后,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真实报道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发展进程,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呼吁各党派联合抗日,成为当时西北爱国进步力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舆论阵地。
转战兰州 潜伏敌后工作
西安事变后,丛德滋脱离了东北军,来到西北重镇兰州。丛德滋很快操起了老本行。1938年2月,在多番运作下,“民众通讯社”获准登记,民众通讯社的第一份稿件,就宣传了平型关大捷。
丛德滋创办的民众通讯社不仅为我党提供了宣传舆论阵地,而且成为掩护我党同志和进步文化工作者的机关,收容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失散人员的转运战。在此期间,根据丛德滋的历史和在兰州的具体表现,经中共甘肃工委同意、党中央批准,接受丛德滋为中
国共产党党员。同时,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党中央批准,丛德滋还参加了第三国际的情报工作。
丛德滋又通过和国民党第八战区政治部主任曾扩情的关系,去政治部工作,担任曾扩情的秘书并兼任政治部设计委员,这一公开职务为他顺利开展党的工作创造了新的条件。
不幸被捕 英雄长眠黄河畔
随着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活动的不断加剧,甘肃革命斗争形势更加紧张,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白色恐怖随即笼罩了兰州。在特务如林的环境下,丛德滋的活动逐渐被特务觉察,加上叛徒的出卖,使他面临极大危险。对此,丛德滋也有察觉,同志们劝他撤离兰州,但是他不愿意立刻就走,他说:“前方流血,后方坚持。一个革命者越是困难越要坚持斗争,革命工作能坚持一天就坚持一天。”就这样他继续,冒着危险忘我地工作在革命斗争第一线。
1941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十三日),丛德滋被国民党甘肃省调统室主任沈贵德逮捕,投入兰州沙沟秘密监狱。丛德滋被捕后,敌人开始企图以名誉地位、物质利益来诱骗他变节。特务头子孙步墀等人亲自找他谈话,企图软化他。对此,丛德滋意志坚定,严守党的机密,他愤怒痛斥特务。敌人软的一手失败后便对他施以酷刑,甚至将的他的头发系住吊起来。监狱的单人囚室是用一个大房子改造成的12个笼子式的小隔间,面积很小,人躺下只能头靠西窗,脚抵东墙,没有丝毫活动余地。丛德滋的个子高,睡觉时连腿也不能伸直,更不能活动,饮水也受到限制。但是,他仍然坚定不移,不屈不服,以各种方式与难友一起同敌人坚决斗争。
丛德滋被捕后,党组织和他的好友积极设法营救,可惜都未成功。穷凶极恶的敌人对丛德滋加剧折磨,酷刑和非人的待遇使他身体日益损坏,最后竟身染重病。特务们不但不予治疗,反而在他高烧之时让他喝洗菜的污水。在惨无人道的折磨下,丛德滋于1942年4月19日在狱中不幸逝世,时年32岁。
光荣号码 00001号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给予丛德滋同志很高的评价,将其遗骨移入兰州华林山革命烈士公墓。全国解放后,中央落实烈士遗属的政治待遇,毛主席于1951年1月15日亲笔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颂发的编号为“00001号”“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发到丛德滋同志的妻子王竹青手里。
“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第00001号,查丛德滋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条例》发给其家属恤金外,并发给此证以资纪念。”最末的落款是“毛泽东”。
若干年过去,丛德滋的女儿丛丹开始找寻还原父亲的人生经历,这才忽然想起烈属证上的编号是“00001号”。这个编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没有人知道。直到她找到了颁发此证时的国家内务部长谢觉哉老人。
谢老告诉她,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国家内务部就主持制定了《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等一系列烈士、烈属抚恤优待办法。1951年颁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是新中国颁发的第一批烈属证。
至于烈属证上“00001”的编号,谢老的回答让人出乎预料:“当年秘书在填写烈士名单时,我想起你爸爸就是烈士,秘书便第一个写上了丛德滋的名字。这就是个序号,没有特别的含义。”
这个答案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也许有更多不可言及的原因,或者丛德滋烈属证上的编号,只是一位老上级对烈士的怀念,机缘巧合地表现在了编号上。但这张薄薄的烈属证背后,凝聚着新中国对先烈们的敬意。同时,我们更愿意用这个特殊的号码,通过丛德滋烈士的故事,找寻他们战斗的足迹,缅怀那些在隐蔽战线的无名烈士。
记者手记
据民政部门统计,自中国近现代的民主革命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约有2000万人。目前,全国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余人,大多数烈士没有留下名字。
几天前,记者联系到丛德滋烈士的女儿丛丹,说明来意后,丛丹拒绝了我们的采访,她说:“希望你们多采访下其他的烈士,这些年对我爸爸的报道够多了,但我们还有更多的烈士,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他们才应该受到社会的更多报道和关注。”
黑暗里,你坚定地守望心中的太阳;长夜里,你默默地催生黎明的曙光;虎穴中,你忍辱负重,周旋待机;搏杀中,你悄然而起,毙敌无形。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你们,在烈火中永生!
看着烈士的遗物,感受着他们生活年代的水深火热,记者心潮澎湃,虽说时间能抹去一些记忆和苦痛,但对于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他们用过的一件物品,一封书信,一段话语,都能掀起世人内心无尽的波澜。志向不变,鲜血不会白流,我们会在你们用热血和身躯换来的和平年代继续奋斗,珍惜幸福!向你们致敬!
往期精彩回顾
坐火车出行也要挑日子啦!26日零时起“旅游版”列车运行图实施
五一来临,交警推出“出行指南”,请收好!
兰州昨起率先实行:5月1日起办护照只跑一次!
兰州:主城四区均有了前往中川机场的大巴车!详细乘车攻略看这里!
全省4460人参加高考体育统考,对考试有疑问或裁判判罚有问题,现场畅通申诉渠道
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第11期)
注意:这27批次中药饮片抽验不合格!
来源:兰州晚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