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倩这里是本地最好玩的地方之一 平乐的榕津游客越来越多了-平乐闲事公
李亚倩这里是本地最好玩的地方之一 平乐的榕津游客越来越多了-平乐闲事公
李亚倩
距平乐县城25公里的国道323线旁,有一座距今约1000多年的古圩——榕津。古圩千年古榕成群,塘泽星罗棋布。古榕、古街,还有镶嵌在古圩里明珠般的塘泽,相映相辉,构成了岭南古圩特有的景致,古圩因此而得“榕津”美名。
(榕津古榕)古圩交通便利,东、南、北三面被一条清水碧绿的榕津河环绕着,国道323线由东向西横贯而过。古圩内,三纵两横的街道,把全城民居划分六大块。主街约700米,由北向南,直通榕津河码头。主街内建有4座闸门,其他各小巷共有闸门5道。走进古圩,但见长街深巷,店铺林立;民居青砖黛瓦,飞檐画栋,至今尚保存有宋、明、清和民国建筑遗风。各时代风格的建筑融合一体,赋予了古圩深厚的文化积淀。
(雕刻精美的墙体)在众多的古文化建筑物中,粤东会馆是最宏大,最气派,也是保存最完好的。整个会馆有大小厅堂40余个之多,其中最为壮观的是妈祖祠堂。这座明清建筑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内设雨亭、画廊、天井、后正宫等,各建筑物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走进堂内,只见重檐门楼,巍峨壮观。堂内那栩栩如生的妈祖像,形象地再现了妈祖生前济世扶贫的慈爱。
(粤东会馆)传说妈祖(太婆)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10年)出生在福建浦田县湄州岛,有姐妹6人,她排行最小取名默。林默自幼聪慧,8岁启蒙读书,16岁得神灵点化而获神奇的理念。她心地慈善,一生济贫,受历代君皇封赐。榕津人为纪念她,把每年的农历3月22日定为纪念日。是日,榕津人将“妈祖”塑像从庙中请出,抬上街游拜,以示纪念,称为“太婆出游”。这天,家家户户做年糕,杀鸡宰鸭,招待亲朋好友。圩里日夜唱戏,好不热闹。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已升华为旅游文化节,使得榕津在桂林大旅游圈内格外耀眼夺目。
(妈祖巡游)古圩建于宋初,兴盛于明、清。据当地老人介绍,最初来到这里的是唐末宋初的一位云游高僧。高僧被这里的绿水青山所迷,便选中了这里一形似鸭子的土丘搭棚栖身,尔后收留了云游到这里的和尚数人。北宋初年,在榕水河畔建起了榕津第一个寺庙龙益寺(解放初期折毁)。由于寺庙建成,香客不断,一些来自广东的生意人开始在这里定居经商。
(妈祖文化节)
榕津素来以榕树众多、高大、奇特著称。圩里圩外,随处可见那硕大的有如巨伞似的大榕树或独立于道旁江边,或成群相拥相缠。最令人惊奇的两处古榕美景。一是圩北端入中处的一从古榕群:3棵巨大的古榕树相拥相缠,连成一体,覆盖面积约3-4亩。那如虬龙相缠的气根竟形成了三道天然拱门,能通过一辆小汽车。走进榕荫下,只见榕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枝蔓婉然伸展,直刺苍穹。遥望着那树树相绕相缠的情景,令人顿生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美丽情结;二是座落在古圩南门码头城墙上的一株:古榕气根深扎并拥住古石墙体,让人不禁生起“不知先有墙,还是先有树”的无限遐想。古榕一硕大气根从墙上飞出,扎入码头的古井旁,又形成一道美丽的天然拱门,使游人乍一泊船上岸,便感觉进入了城门。
(游客合影)榕津人爱榕崇榕之情愫由来已久。据传龙益寺的和尚们看到这里物产丰富,地肥水美,日后定会发达。由于这里对面有一座形似猛虎的石山,和尚们惟恐坏了这一地好风水,便按八卦阵图在这里栽下10棵榕树。如今,栽树之人早已成了远古,榕树却已长成参天大树,茂盛的榕树如同10棵星星撒播在街头巷尾,田野、河边,荫庇后人。而这护树的风尚,也代代相传。在榕津的千百年的发展史中,流传了多少关于树的故事!
(扎进房屋里的古榕)
传说明代年间,古圩有一位巨贾叫卢文广,家有一支货运船队,因一枝伸出江边的榕树杈常常有碍船队泊岸。他决定砍掉这枝榕树。当“视榕为命”的榕津人得知卢文广砍伐了一枝榕树时,便组织三街六村民众抓住他欲重罚。卢文广见势不妙忙说,他愿出资按村人的要求修建三个大码头,求众息怒。三街村群众一合计,认为划算。于是由卢文广出资,村民出力在榕津河边建起了三个大青石板码头。码头建成后,方便了船泊和上下装卸货,至今已过了 1000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
(古榕旁的古井)古圩不但古榕、古建筑奇特,河塘津泽也极为美丽。故而素有“一河两渡三上岸,十榕八桂九井十三塘”的美丽概述。这众多的塘泽如珍珠随意撒落在古圩中,与古榕、古建筑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奏出了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美妙乐章。这些河坝塘泽的形成,是与古圩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介绍,至明朝初年,榕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平乐县中部颇有名气的商品集散地。
(游客参观榕津古街)(邓超摄)
为方便船只停泊靠岸上下装卸货物 ,榕津人在街头修建了一座长达100余米的石坝(头家坝),为使枯水期不影响船行船泊,又修筑了二家坝 ,并在龙益寺附近修筑了第三道水坝,使榕津有了“一河两渡三上岸”的奇观。这些水坝集灌溉、榨油、舂米为一体,给榕津人带来不少实惠。由于修筑了水坝,抬高了地下水位,使环绕榕津周围的凹地成塘。一时间,山青水秀,商贾云集,更使榕津锦上添花。
(游客观看桂剧表演)榕津商贸发达,南来北往的各种文化于是汇集这里,使这里的人文活动精彩纷呈。据传至明朝洪武年间,榕津圩内及周围有龙益寺、粤东会馆、湖南会馆、江西会馆、鬼龙庙、朝水庙、赵公庙、铁扇公主庙、火神庙等会馆、庙宇。这些会馆、庙宇因各自文化底蕴不同,祭拜各有其师,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庙会。庙会期间,各种文娱活动形式多样,而唱戏最为推崇。于是,造就了榕津人爱听戏也爱唱戏的习惯,榕津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号称“广西第一大锣”的古铜锣。
(广西第一锣)
作为各种文化交汇点,榕津古镇绽放出来的绚烂文化光芒,润泽后人。这种文化氛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榕津人兴农重商,尊师重教。在榕津虎头山麓下,一座美丽的中学越办越兴旺,那就是平乐县著名的“榕津中学”。榕津中学,曾叫“育乐中学”,创建于1943年。它的创建凝聚了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一气的心血和智慧。
(老人休闲好场所)据史实记载,张一气,平乐源头镇九洞村人。清末秀才,后考入广西高等学校。1923年月选为广西议会议员。先后任广西议会副议长、广西省教育会会、广西棉业促进会会长、警察协会会长、各界联合会干事长、广西通俗教育日报总经理和总编辑。1924年7月7月被选为广西省长。1925年2月出巡梧州,适滇军侵桂,南宁战急,张一气于当年7月通电解去省长职务。1941年,张一气回故籍,得榕津富绅廖炳坤资助,寓居榕津。解放后历任广西省人民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广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1年病逝于南宁。
(榕津中学)
在榕津隐居的日子里,他目睹了家乡教育的落后,许多农家子弟上不起学,深感责任的重大。于是,多方游说,奔走呼吁,动员当地民众和富坤集资办学,甚至把九洞自己老家的十亩田地也捐献出来,终于创办了张家第一所私立中学—育乐中学,他因此被推为董事长。当时,正值抗战时期,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名望教师如骆宾苦、陆华柏、胡伍禾等流落于桂林,张一气先生特聘请他们到乐育中学任教。一时间,学校风气正,学生成绩好,校名大振。后来,许多学生参加了革命,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兴致勃勃的游客)如今,榕津中学已穿越了60多年风风雨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俊杰英才,成为平乐县一所颇有名气的育才摇篮。走进绿树成荫,风景怡人的校园,抚摸一下当年的红墙黛瓦的老校舍,聆听朗朗书声,仿佛感受到前人办学殷殷情结和古镇深厚的文化积绽正在悄悄地升腾......
(大量游客参观古榕)(邓超摄)
岁月沧桑,物换星移。转眼间,千年已过。如今的古圩已成为大桂林旅游圈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备受世人青睐,正酝酿着更大的发展和变化。榕津,一个古往今来商贸发达的圩镇;一个古南越文化荟萃之地。徜徉在这古巷道之中,触摸着那些被风雨浸蚀,只留下时代斑驳痕迹的古墙体,品味着这古榕、古街、古码头,还有那些美丽神奇的传说,令你的思绪飞回古圩千年的人喊马嘶,舟飞鼓鸣之中……
来源:陶彩忠 韦强
老板说了,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