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李亚倩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李亚倩追思丨送别周建明教授:一个大写的真人-新三届

2019-04-14 全部文章 496

李亚倩追思丨送别周建明教授:一个大写的真人-新三届

李亚倩 今天上午10时,新三届学友、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新闻学院周建明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梅厅举行。


人民大学新闻系78级20余位同学,与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周建明教授亲朋好友一起,向周建明作最后的告别。


仪式前杨新贵率众同学向家属送交了慰问信。在低回的哀乐声中,一起入场的20余位同学向好兄弟建明三鞠躬,并一一与亲属握手慰问。


同学同事悼念诗文一束
最不该走的好同学真的走了
李培禹
惊闻建明突然撒手人寰,最不该走的好同学周校真的走了,震惊,胸闷,泪如雨下!想见一个人,不可能了,想念一个人,成永远了。我忽然觉得他是又为我们班聚打前站去了,因为我们最终的相聚肯定在天堂。心有释然,泪水中挥就小诗,哀送建明兄远行吧——
痛悼建明
惊闻班群起哭声,
七八新闻又折人。
谁准竟自撒手去,
不顾同窗泪满襟。
风雨走过四十载,
说好携手到终生。
自此不惧人生短,
天堂有你不冷清。

人民大学新闻系78级一班一组合影,前排左起周建明(组长)、李培禹、季洪光、刘南昌;后排左起张伟光、汪朗、马常青、张纯、谢一宁、朱舫、饶立华
质朴如他,无争如他
谢一宁
昨日偶从培禹处惊闻建明兄猝逝,不知所以,不知所措,哀思难抑,彻夜不眠。40年前,我与他同居一室,他少言寡语,却总像大哥一样关心我。毕业后我长年漂泊海外,偶有机会回京,总是先拜见他。我还清晰记得在他那间生着小煤炉的陋室里畅谈的情景,几次与同学们欢聚,也都是他劳心操办。从京城到边陲,从校长到教书匠,他清心寡欲,无怨无悔。质朴如他,无争如他,我为作为他的同窗而骄傲。如有机会,请一定替我向他的家属致哀。
哭建明
酒自独酌诗问天,
何忍着我哭同年。
红楼一统共日夜,
白云分飞漫无边。
天山有眼书带紧,
林苑无珠董圃闲。
今宵痛思四十载,
明起年年烧纸钱。
6月7日洛杉矶

左起陈湘安、范蔚萱、周建明、汪朗
一逢芒种泪潸然
范蔚萱
建明兄突逝,痛煞我也。我辗转病榻之时,建明兄登门探望,情意切切,犹如昨日。不久前数位同学把酒言欢,竟成永诀!夜不能寐,笔不成文,冀建明兄常常入梦,以慰故人!
难禁仲夏晚秋寒,
夜夜依稀两鬓斑。
负笈兴学羞子贡,
还车解剑愧冯谖。
勤劳桃李情如酒,
忠恕亲朋义似山。
料得年年应如是,
一逢芒种泪潸然。

左起郭庆光、吴又珠、周建明
悼建明
吴又珠
晴天霹雳,最好同学突然走;
痛心刺骨,不尽泪水汩汩流。
阴阳两隔,人世再见已不可;
兄弟情深,天堂重逢会有时。

人民大学新闻系78级毕业照,周建明后排右4
悼建明
杨小兵
闻君噩耗神难定,
人间心酸天不晴。(1)
处世激荡存理想,
治学踏实毙浮风。
往来常作纽带用,(2)
团聚总扬同窗情。(3)
回首忽觉卌载整,(4)
遍寻四野喊建明。
(1)自建明不幸逝世至送别,北京城云幛铅灰,凉风习习,阵雨潸潸。
(2)建明处是各地同学的连结纽带。
(3)每年的班聚建明是不可或缺的组织者。
(4)今年是我们入学40年了呀……

萧军(右2)在人大第九教室演讲,周建明(右6)与作家合影
哭周建明
杨钢元
噩耗如雷摧泪奔,
从今咳唾再无君!
一生守节食避肉,
卌载踏车出有轮。
出入庙堂存傲骨,
往来冠褐对冰心。
清风入世诗书外,
身证为师在做人!

左起:周建明、秦朗、郭庆光、姜波
说走就走,让人心痛
郭庆光
老同窗、老同事、老朋友周建明教授今天在参加会议中突然发病,抢救无效去世。毫无前兆,说走就走,让人震惊,让人心痛。建明一路走好!
痛悼建明
(一)
与君相知四十年,
不爱金钱不爱官。
平生只把好人做,
长留清誉在人间。
(二)
血脉秉承大汗魂,
刚正孤耿唯求真。
来年除夕谁相聚 ,
三家村里少一人!
6月5日

人民大学78级日语班,周建明4排左2
建明,在天堂好好歇息吧!
高永伍
在我的心目中,建明是我们班毕业后最早的、也是很值得同学们信赖的“班核心”之一。我偏居海南,孤悬海外,消息不畅,一想到同学间的什么事,立马去电建明,随问随应。前些年,每年出差到北京2~3次,有时办完事尚有些时间就让建明找几位同学聚一聚,聊一聊,建明都很高兴,很热心地操办。建明到海南都找我闲聊,平时电话微信联系一直没中断。
记得有一次,建明当副校长后到海南和我谈得很投缘。他当时分管财务、人事、人大附中等都是热点,如果換成别人说不定很神气,但当时我们谈得较多的是面临风险时的担忧和处理各种矛盾的烦恼。
别的不说,仅人大一年1亿多元经费的使用都要经他签批。我不了解高校的行政管理,但有一点我知道,像教育资金这样的重要财产肯定是要审计的,重点单位一般是国家审计署牵头,调相关部门的人员查账,不让其他人员接近,说是“以办案的手段审计”。
我想,在这样敏感的岗位任职,像建明这样本份的草根出身的领导,不是严格自律,清醒地把握好自已,是不容易过关的。后来建明很坦然地干了校纪委书记、援疆、教学,他告诉我,他一直都是副校领导待遇,我也就放心了!

单车出行的周建明
建明留校时,应该是先干校报,后到校办,再当秘书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的,是走行政系列。我知道不少高校像他这样阅历的人都走仕途当官的路。但他告诉我,他不会放弃所学专业,要继续教学,不当领导去埋头教学是他的愿望。
我觉得他教学很投入,本来刚开始,每次班聚他都积极筹办,选举了新的班核心后,他每次班聚都还积极参加,再后来他常提醒我们班聚要提前通知他,别耽误了他研究生论文答辩、上课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等。我想,他真正是实现了从校领导向一个普通教员的角色转換了!
建明突然仙逝让人难以接受!同学们说他太累了!那是大家伙看到他一个已过退休年龄的老人,还整天拖着干瘦的身躯,推着他那心爱的自行車出入校园,为他的学生、他的专业、他所在院校奔走操劳,不知道休息。或许上帝不忍心看到他如此状态而把他招回天堂了,或许天堂是善良的人们歇息的好去处吧!
2018.6.8.

周建明教授去世前几天,学生拍到的开会场景
周老师是一个真人
马少华原载微信公号“少华读书”
我的同事周建明老师昨天上午在参加高校好新闻评审会时突然发病去世,对于我们教员来说,这差不多是死在了讲台上,不能不令人嘘唏感叹。
我自2001年调入人大新闻学院任教,与周老师相识17年,他作为一位宽厚、体贴的老大哥,是我特别尊敬,而且近年来特别依赖,离不开的人。因为近年来评论课的任课老师只有我们两个人了。
这两年,我内心一直担心周老师退休,我和他一起上的评论课该怎么办。但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是这样突然离去,仿佛谈笑之间,不告而永别。
每当学院排课,我与他商量评论课如何分担,他总是说:“少华你先挑,剩下的给我。”

周建明与学生在一起
实际上,他作为曾经的校级领导干部,并没有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我们的课时不够时,他就把上课的机会让给我们;我们的课时太多时,他就会主动为我们分担。他就是像一个可以依据别人的需要把自己缩小和放大的人。我们对他也从来不客气。
近年来,评论课岗位上只有我们两个人,他又自觉把自己“放到最大”,承担了比一名普通老师还要多的工作:上课,带硕士、博士研究生,编写教材,主持学院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的研究项目——而且,自觉地参加每一次教学之外的劳务——集中判卷。如果有很少的老师参加,那里面也会有他。包括本周末即将进行一次判卷。在这种情境中,如果没有他,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独自完成。

在我自己也临近退休的年纪,各方面都更为消极的时候,我看到,周老师却在各个方面都更为积极任事。这是我心中不觉暗自惊叹的。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去世是我们大家的损失。这是真话:除了社会失去一个好人,除了多年来长期建立的信任和不知不觉的情感依赖,更实际的,就是学生失去老师,同事失去依傍,领导失去干活的人。
我自2001年调入人大教书,当时与周老师接触不多,因为他从2002年起便参加中央国家机关第四批援疆工作,到新疆财经学院(现已更名为新疆财经大学)任职副院长。在新疆工作期间,他为那所学校创建了新闻专业。近些年来新疆财经大学的同学到我们学院交换学习,也是周老师打下的基础。前些天他还专程飞赴新疆,参加那所学院建立博士点的论证。这些年来,周老师对少数民族新闻教育研究的投入,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照拂,可能都缘于那次援疆经历。
于此可见他为人重情。

周建明与学生
他好像是在人民大学纪委书记任上挂职到新疆工作的。此前也当过副校长。但援疆回来之后,他在人大好像就什么职务都没有了。一个人的仕途会有这种变化吗?我就不太懂了。
只是我从来没觉得他曾经当过那么高的领导职务——不是因为他已经失去了那个权力,而是那个权力从来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印记。
这其实可能非常不容易。一个人有自己内心稳定的价值,有诗书充溢的安然,有对一切人平等的热情、厚道,也许才会如此。这些自身的价值没有让权力在他身上留下刻痕和气息。使他成为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我有时也听他聊起校园往事,品评人物——他在校长办公室工作时处理过的一些学校行政事务,也谈及过去作为他的领导的一些校长。但我从来没有从中感到过他在那些行政职务中“趋奉”的形象,也从未听到他对权力感的回味,而是从中感受到老一辈学校领导的原则性。

周建明教授去世前几天,学生拍到的开会侧影
人们可能认为一个人从较高的权力层面下来,对于对基层工作上的一些“小事”就会比较淡漠。但周老师可不是这样。
比如,高自考出题是由少数高校的具体老师长期承担的,出题时往往封闭一周,是一个很麻烦的事,与老师自己的教学关系也不大。我自己不愿意沾这种事。以前一位院长也认为没有必要揽这种又苦又不挣钱的事。但周老师对我说,这项工作是人大新闻学院对外的一个影响力,咱们不能放弃。咱们放弃,别的学校就争走了。于是,他在前一位老师退休之后,便自觉承担起了这个工作——一直到现在。每次高自考的试卷下来,他都亲自带领研究生们上机判卷,并留心记下每一位参加判断卷的同学的姓名,以便把劳务费分发给他们。而他自己是一分不拿的。
我由这些小事,也更尊敬他。他是一个真人——一个没有被权力改变,在没有利益,没有权力的事情上,真上心的人。
这个人突然离去,很多地方空了。
6月6日

右起:姜波、周建明、胡舒立……
遍插茱萸少建明
姜波
建明走了,就这样突然地悄无声息地走了。
可我们的“三家村”今后怎么办?
建明与庆光和我,我们三人、我们三家多年来一直“亲密接触”。微信发达后,庆光为三家人建了一个群,命名为“三家村”。
三家人一起走过了几十年!因为我们的切入点、共同点、交集点实在是太多太多啦。
首先,庆光、建明和我,不仅是同窗好友,而且来自东北,他俩是黑龙江的,我是辽宁的。三人还同岁,都属猴,记得庆光是2月的,建明是5月的,我是9月的;并且庆光的夫人曹丽萍(多年里一直称“小曹”,近年尊称为“曹老师”)也是只“猴子”,建明的夫人李敏娜(多年来一直称“小李”,近年尊称为“李老师”)也赶上了“猴尾巴”,只有我夫人王琨是只“兔子”。记得前年元旦,我买了5只大猴子,大家抱着猴子那个乐呀。
我们三人在学校是一个日语班的,三人都先后去日本读书。庆光先去东京大学,我后来去早稻田大学,建明最后去的是关西学院大学。只是那场惨烈的神户大地震,把死里逃生的建明震回国了,在日本呆的时间也就四五个月;回国后不久就当人大副校长了。
记得他刚到神户就给我打电话,我问他有什么感受;建明说寂寞、想家,想乘机把烟戒啦。我说别扯了,一个有家有口的人只身来到国外,会被那强烈的陌生感孤独感所吞没,不会抽烟的人都抽上啦,你还想戒烟?我马上从东京寄了几条香烟给他。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左起徐世平、郭庆光、姜波、周建明、秦朗
庆光、建明是人大新闻学院的著名教授。我呢,这二十年里,每年都要回学校参加几次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答辩,近年又担任新闻学院的课程教授,每周给研究生上一次课,也算半个人大的同事啦。而且,我家一直离人大校园很近,三人的见面和交往实在是数不胜数。
其次,我们三人的夫人虽说是“各有千秋”:小曹是学日语的,著名的东京东洋女子学院毕业,小李是英语翻译,我们家王琨的专业是德语,但这并不影响她们在一起时的大呼小叫叽叽喳喳没个停。而且,我们三家都是2007年买的车,都是夫人开车。
一次一起外出游玩,路窄错车,一连三辆,都是中年女司机驾车,三个大老爷们都悠然自得地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在路边指挥的小伙子看得直伸大拇指,“牛!真牛!”
还有,我们三家的接班人都是小子,周楠最先出生,郭宇次之,我们家阿多最小。那时,阿多跟在两个哥哥屁股后边,打呀,闹呀,叫呀,在地上跑呀,在床上滚呀,疯了好几年。后来,三个儿子都先后进入人大附小附中读书;更巧的是,三人又先后就读于广院(中国传媒大学);不过,周楠是读研究生。
这是缘分,也是天意。个把月就聚在一起,天南海北,家里家外,无所不包,无话不谈。除了在国外学习工作的时光外,这个节奏竟不知不觉持续了几十年。
早些时候,元旦刚过,我们就筹划当年的农历除夕夜在谁家过,各家都准备什么菜肴。吃饺子,喝小酒,看晚会,等钟声。记得有年我为三家儿子准备了一箱鞭炮,没想到3个城里出生的男孩子竟兴趣不大;倒是建明一支接一支放个不停,快活得像个孩子。随着年岁的增长,大家都不愿动手了,我们便与时俱进,提前预定年夜饭;在餐馆吃完后,去庆光家喝咖啡喝清酒。
开始是三家9个人在一起聚,后来孩子们大了,不跟我们玩了,一般就3对夫妇6个人。庆光做东时,一般都选在校园里或人大周边;我呢,就在我们家周围找个像样的地方,总觉得见面就是为了聊,吃什么倒在其次。但建明不是这样,他做事认真,甚至追求完美。他几乎每次不重样,而且有时地点还挺远的,但都是有特色、味道好的地方,那是建明提前“试吃”后才招呼大家的。
我们最近的聚餐是今年五一那天,在海淀体育场旁的小吊梨汤,约好的时间是中午12点。不巧那天我家突遇急事,我和王琨1点才赶到,门口竟还有几十人在候餐。我问建明怎么找到这么火的地方,他说这里不接受预定,他和李敏娜11点就来占地方了。妈呀,让庆光和曹老师等了我们1个小时,而建明和李老师等了我们两个小时!尽管这是我们几十年里绝无仅有的一次,但我的心里一直充满着愧疚。而且,万万想不到,这次竟是“绝响”!

左起周建明、姜波、汪朗、郭庆光
总聚嘛,也不能总是单调地吃饭,有时也换换花样;当然,酒吧夜场我们是不会去的,大多数是去郊游。庆光曾招呼大家去郊区泡温泉,室外冬雪皑皑,温泉热气蒸腾;室内各种温差的药泉任选,尤其是那石板火炕格外诱人。我曾发动三家去河边野餐,去爬野长城,去看烂漫如雪的山花。
建明有次竟把我们领进西山脚下的林中小屋,简易别墅建在小溪上,每家住一小栋,闻花草清香,看满天星斗,听小溪水声,真让人忘却了一切烦恼。我问多少钱一晚上;建明说,不贵。贵了我也出不起呀。我知道,这些年来,建明在经济上一直不宽裕。
时间久了,三家颇有些“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情分,最主要的是“有吃同尝”。常常有庆光或小曹来电话,说一个鬼子(日本朋友)带来一些咖啡和紫菜,过来拿些吧;或是东北送来了木耳香菇什么的。我呢,有段时间报社发的实物挺多,鱼啦蛋啦米呀蔬菜什么的,常常是分成三份,给两家送去。
当然,付出更多的,还是建明。以前是东北的山货,这些年多是新疆特产。“新疆财院的刘红发来几箱库尔勒香梨,开车来拿吧。”“新疆寄来的大枣,我放在庆光家,你自己去拿吧。”我常常接到建明这样的电话。更重要的是,我们每年都要去建明家采摘几次。建明居住的小区外边有块地常年荒着,建明与李老师跟邻居一起行动,刨地种菜,建明家开了四小块。“扁豆熟了,黄瓜长得不错,周末来吧。”“来掰老玉米吧。”建明每年都要招呼好几次。
每次采摘看到建明那疲惫却愉快的神情和消瘦却微驼的身材时,都暗下决心:明年春天一定过来帮建明和李老师翻地,他们为大家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但吃了一年又一年,却从来没动手挖过一锹土,因为他们绝不肯麻烦别人。
就这样,我们三家平平淡淡却是有滋有味地交往着。5月初,我和王琨开车漫游,路过雁栖湖,本想去怀柔山中的酒吧一条街,却无意中进入了神堂峪风景区。小溪水、木栈道、野长城、暗隧道,王琨乐得心花怒放:“下次带他们两家来这里!游雁栖湖、走健身小道,曹丽萍和李敏娜一定会喜欢,让周校长和郭院长也走走这10公里的木栈道。”但这个愿望却永远无法实现了!

周建明和夫人李敏娜
6月5日那天下午,王琨听到建明突然去世的消息后,顿时泪落如雨。“这么一个难得的大好人,怎么就这样走了?上天真是太不公道啦! ”这两天,她老说胸口憋得难受,老是眼圈红红地念叨建明。1987年春夏之交,王琨(那时我们还没结婚)突染急性肝炎住进了中日友好医院。有天,建明把我叫到红楼那逼仄的家里,“听说王琨住院了。哎,你们俩现在也没个家,医院的饭吃腻了吧。我熬了盆鸡汤,你给王琨带去吧。我实在没有时间去医院。”
那时,建明夫人在国外学习,建明工作很忙,还在读研究生,并带着正处于淘气调皮期的周楠。而且,那时我刚从日本学习回来不久,建明也就见过王琨几面。那盆浓浓的鸡汤多年来已经深深地渗透到王琨的骨髓里……
大概有一年了吧,建明在餐桌上常劝大家多吃木耳啦蔬菜啦,说自己在家做饭就清淡少盐。建明注意养生啦,这是好事呀!因为我知道,尽管建明没得过大病,但每次体检都被医生说出不少隐患,我好几次见他后背上拔火罐留下的深深印痕。我说,你呀,尽为别人着想,自己太不讲究生活质量。建明笑了笑,是呀,快退休了,是该为自己好好生活啦……
我一直觉得,建明活得挺操劳,但很质朴,很本色,很真实,他也很快乐。就是贵为人大副校长时,也没见过他刻意修饰边幅,也没见他穿过什么像样的品牌衣裳。“功名于我如浮云”,就是建明的人生写照。在最近的聚会时,建明几次说到,他明年就要退休了,就要彻底放松自由啦。咱们三家的车都该换了,都换成SUV,一起出门远行……
前些年新疆财大的老师们、以及近年来建明门下的硕士博士们,都称他为“周lao”。不知道是年老的“老”,还是大佬的“佬”,反正建明乐呵呵地享用着。
5月中旬,我们同班同学、大众日报社的傅绍万来人大讲课。晚上一起吃饭时,建明兴奋地告诉我们几个,再有几个月,他就要当爷爷啦!我开玩笑道,还计划周游四方呢,这下要被拴住了吧。建明几声嘿嘿,一脸灿烂笑容……
建明走了,毫无征兆毫无声息地走了,把这些美好的愿望都带走了。我不知道他在天堂里还有些什么愿望;但我确信,他一定希望我们“三家村”的故事会延续下去。放心吧,建明。一定会的!
可是,今后的“三家村”还同以前的“三家村”一样吗?因为“遍插茱萸少一人”呀!
好同学!好同事!好朋友!好兄长!
建明呀,你快回来吧!!!
同学缘

上下:1988年6月周建明(左)与吴又珠(右)在凤凰、张家界等地采风


上下:1999年3月周建明(右)到湖南来讲学,吴又珠(左)陪同参观韶山、花明楼

2009年青岛班聚:



2010年呼伦贝尔班聚:


2011年九华山班聚:

2013年伊春班聚:


左起陈保田、卢盘卿、周建明

2014年普陀山班聚:


周建明夫妇(右1、右2)在班聚中




人大新闻学院60周年院庆:

同学聚会:

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优秀的新闻教育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副校级干部,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纪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周建明同志,在参加会议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2018年6月5日13时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周建明,1956年5月6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蒙古族。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5月至1978年10月在黑龙江省望奎县红星公社后头大队插队。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90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在职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机关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办公室主任兼机关党总支书记、学校副秘书长、校长助理、党委常委、副校长、纪委书记。其间,1994年9月至1995年1月在日本关西学院大学从事高级访问学者研究工作,1995年5月聘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2000年6月评聘为教授。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参加中央国家机关第四批援疆工作,担任新疆财经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挂职)。2005年8月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级干部、新闻学院教师。
曾兼任首届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审计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育纪检监察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入选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评论”课题组主要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周建明
周建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评论、新闻法制、新闻发布制度、民族宗教新闻传播。主要著作有《新疆新闻发展战略研究》(主编)《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合著)《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合著)《中国社会》(合著,日文版);教材《新闻评论写作——理论与实例》《新闻法制学概论》(合著)《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合著)译著《中国人口问题》《现代社会学》(合译)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文章100多万字。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周建明教授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领导职务期间,主要负责科研、人事、财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纪检监察等方面工作,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清正廉明,具有大局观念、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受到师生员工的广泛赞誉,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建明教授始终践行着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理想信念。从教近30年,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一直坚持立德树人,时刻做到关爱学生、勉励学生,把知识和思想传导给学生,为新闻传播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访问学者等100余人。他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新闻评论”于2005年先后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
周建明
周建明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发展。2002年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援疆工作后,主持了新疆财经学院新闻专业筹建工作,创办了新疆第一个新闻与传播学院,并积极联系知名专家学者前往交流指导,主动为全院教师系统讲授专业课程、承担本科生学习指导和学术讲座,主持了“西部大开发与新疆新闻传播发展趋势研究”等多项课题,持续推进学科建设和学术团队建设,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属单位援疆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十周年突出贡献个人”“第四批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周建明教授为人真诚厚朴,为事铁肩担道,为学谨勤求实。他的一生,映衬着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传统,展现了人大新闻传播学科的文化传承。他的离去,带给广大师生校友无尽的悲痛。他的精神,留给我们无限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
兹定于2018年6月11日(周一)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梅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有关团体及个人致唁电、唁函,敬献花圈等,请与周建明同志治丧委员会办公室联系。
沉痛悼念周建明同志!
周建明同志治丧委员会
2018年6月6日
周建明同志治丧委员会
主 任:靳 诺 刘 伟
副主任:张建明 王利明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大广 王润泽 龙永红 刘元春 朱信凯 齐鹏飞
吴付来 吴晓球 张辉锋 杜 鹏 郑水泉 武 雷
周 勇 洪大用 赵云泽 胡百精 贺耀敏 顾 涛
韩东晖 韩晓宁 蒙 彬
人民大学新闻系78级
来年除夕谁相聚 , 三家村里少一人!
人民大学前副校长周建明去世
周建明:无法逝去的记忆
胡舒立:大真无争张善炬
张善炬:跟着锦涛书记跑乡下
鲁晓晨:新闻人虽力薄而努力不懈
祁林一路走好,天堂没有伤害,没有牢狱之灾
胡舒立:黎海波的胸中丘壑
同学中英语最棒的那位,最先走了
范蔚萱:好汉与书生
杨莉莉:红叶时节忆海波
黄清水:30年前农村大包干采访追忆
张善炬谈新闻采编:拜托,留住细节!
郭少达:在废墟里推动变革
徐世平:三十年如烟旧事
高永伍:海南处置积压房地产亲历记
李培禹:我在《北京日报》三十年
鲁晓晨:校园新闻实践的那些事儿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