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倩述◎“茶马古道”与“万里茶路”-阅读公社
李亚倩述◎“茶马古道”与“万里茶路”-阅读公社
李亚倩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已成为世界的热门话题,通过新丝绸之路的重建,这一古老的国际商路再次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与“丝绸之路”同被誉为中国历史上黄金贸易通道的“万里茶路”和“茶马古道”也由此倍受瞩目,同时强烈地激发起人们的兴趣,吸引着更多的茶人去追踪索源,探寻这“南方嘉木”、“神秘树叶”的前世今生。
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这条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南道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过葱岭,西达大月氏(今新疆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安息 (今伊朗)、条氏(今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北路由敦煌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均在今苏联中亚境内),再向西南行与南道汇合。这两条线路通称“陆上丝绸之路”。西双版纳是普洱茶原产地,是云南茶马古道的起点区域,位于云南之南,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茶马古道来完成。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具有三千多年茶叶生产历史的古老茶区宜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僰道不仅多有荔枝,且“园有芳箬、香茗....。皆纳贡之”。“僰道出香茗,悠然三千载”。唐宋时期,宜宾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茶马互市”特别兴盛,宜宾各地大力发展茶业,用以换取马匹、盐及其他日用品,形成了专门的“买马场”和“茶马交易市场”。
20世纪50年代,宜宾县蕨溪黄山就发现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据测定,与云南野生大茶树同样古老,证明宜宾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而在秦、汉、唐、宋、明、清时期,宜宾茶贸易和文化都有较多的记载。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从久远的唐代开始,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历经岁月沧桑一千余年,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沿途各个民族,发展了当地经济,搞活了商品市场,促进了边贸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万里茶路
万里茶路的起点为武夷山下梅村,全长达515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从福建武夷山区至中俄边境的买卖城恰克图约4500公里。山西商人在武夷山茶区采购的茶叶,就地加工成茶砖,水运到“茶叶港”汉口,再经汉水运至襄樊和河南唐河、杜旗。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晋城、长治、太原、大同、张家口、归化(今呼和浩特),再改用驼队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沙漠,最后抵达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俄商再贩运至伊尔库次克、乌拉尔、秋明,直至遥远的彼得堡和莫斯科。
“万里茶路”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武夷山下梅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茶叶贸易路线,总长5000多公里,纵贯祖国南北方,是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一条重要国际贸易通道。这是一条湮没已久的古代商路,是一段曾经辉煌的国际商业传奇。中国的茶文化就是通过此道传遍世界各地的。
说到万里茶路的起源,不得不说到俄罗斯人对喝茶的爱好。俄罗斯人对喝茶的习俗要追溯三百多年前,从中国的武夷茶说起。1638年,一位俄国贵族从蒙古商人手中换得两大桶武夷山的茶叶,作为礼物送给了沙皇。沙皇品尝之后如获至宝,于是,武夷茶的大名在俄国上流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在遥远的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这种用来煮茶的茶炊是每一个俄罗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器具。
17-18世纪,海路不畅通,丝绸之路不稳定,俄国对华贸易却因草原茶叶之路有了保障,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署,为武夷茶更好更快捷地运送到俄罗斯创造有利条件,南北两大家族晋商常家和下梅邹家在武夷山下梅共同打造财富神话。晋商在武夷山茶区采购的茶叶,先经水路运到“茶叶港”汉口,再经汉水运至襄樊和河南唐河,在有南船北马之称的中原商业重镇社旗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晋城、长治、太原、大同、张家口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然后改用驼队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万里茶路大连通沙漠,最终抵达恰克图同俄罗斯商人进行国际交易。
下梅村
万里茶路经过俄罗斯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铸就了清代富可敌国的晋商传奇。晋商以茶马互市为发端,商业触角伸向俄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跨越区域之广,经营时间之久,实属世所罕见。美国学者艾梅霞(Martha Avery)在其历史学著作《茶叶之路》中说:万里茶路的“载体是茶叶,它在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中意义深远重大,又可以用来追踪一个大陆上人们生活的轨迹。”
《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为万里茶路增添了川流不息、人潮涌动的繁荣贸易景象。万年沉寂的外贝加尔地区荒原上,恰克图迎来了兴盛繁荣。邓九刚进行了系统对比之后发现,这是一条全新于古代草原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的新型商路。经由恰克图的中俄草原茶路,赋有明确的国际贸易目的,规制成熟,长期稳定。两国派驻官员,管理税务,定期会晤往来;双方互通有无,交易平等,已经出现了近代商品经济元素。邓九刚认为,为便于学术研究,相对于丝绸之路,称中俄草原茶路为“茶叶之路”。
可以这么说,万里茶路的探索揭示了300多年前中俄贸易的经济谜团,在清朝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极具规模、先进合理的资本主义模式商业集团,共动用数亿两白银,间接影响大半个中国的几十万人口。茶叶之路的存在,使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世界东西方构成了两个中心,有人甚至断言那时的世界经济文化中心在东方。中国与俄国是两个有着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度,中国视俄国为蛮夷,俄国则把中国看成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
万里茶路始于福建下梅,衰于战乱及《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的签订。鸦片战争以后,实行了五口通商,太平天国起义,阻断了长江运输线路,晋商被迫停止了福建采买茶叶,转移到湘鄂一带,武夷茶商只能转向五口通商处的南方三大通商口福州、厦门、广州等南方拓展贸易。
1862年(同治元年)《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在京签订。俄罗斯终于打通了海参崴经天津至中国茶叶最大集散地汉口的水上通道,并得到直接到中国茶叶产区采办茶叶和兴建茶叶加工厂的权利,还得到比其他国家低三分之一的税率。直接结果是,俄商的轮船开始在汉口装运茶叶。茶路开通以来保持了170年的平衡被击破,中国商界被抄了后路。在俄方占据水运交通、通讯手段的绝对优势下,中国商人在茶叶贸易的利润完全被俄国人夺走,生计顿失。短期内,恰克图买卖城数百家中国茶行字号锐减至十余家。
虽然说茶叶之路在开辟的时间上要晚于丝绸之路一千多年,然而就其经济意义和巨大的商品负载量来说,也是决不能小觑的。
来源/综合自网络、微信“中国国家历史”“吃茶去喽”
责编/小洁
制作/兰宇、跃升
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客服微信:yuedugongshe01 QQ:2223488253
“阅读公社”微信号:yuedugongshe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