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倩迷人的星月国之行——土耳其环游记之十: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地下水宫、托普卡帕宫-尘世漫行
李亚倩迷人的星月国之行——土耳其环游记之十: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地下水宫、托普卡帕宫-尘世漫行
李亚倩苏丹阿赫迈特广场与赫赫有名的蓝色清真寺仅一墙之隔,曾是罗马帝国迁都至君士坦丁堡后修建的战车竞技场,如今只留有少数的纪念建筑,包括三座历经风霜的纪念碑,宛如一处露天博物馆。
三座纪念碑一字排开,最前面的是塞奥道西斯“奥拜里斯克”方尖碑,是塞奥道西斯大帝在公元390年从埃及购买的一块粉红色花岗岩雕刻的方尖碑,原本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思三世为纪念他的胜利而建造的,曾矗立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门前。塞奥道西斯大帝将其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并加装大理石底座。现在所见的碑体是其中顶端的一段,经过近3500年仍然保存完好。
方尖碑碑上刻有当时的象形文字,碑石安放在一个高约3米的基座上。基座与碑体之间由四块很厚的黄铜片支撑。基座的底部是白色大理石,四周有浮雕,浮雕和底部连接处四角有四块红褐色的花岗石,浮雕描绘的是塞奥道西斯一世及其家人在御花园中的活动:南面是他和家人在观看赛马,东面是他坐在包厢准备给赛马获胜者佩戴桂冠,北面是他主持竖碑仪式,西面是他接受降敌的朝贡。基座上还镌刻有希腊文和拉丁文,说明他竖立此碑的目的。
方尖碑是古埃及的杰作之一,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一般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说明这种石碑的三种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常用以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装饰性。同时,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国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从中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塔门前的两旁。
第二座是青铜蛇纹柱,原本是古希腊各城邦联军庆祝战胜波斯大军所建造的,蛇柱由相互缠绕的三条蛇构成,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希腊时代纪念碑。此碑是君士坦丁大帝从希腊搬来的,现在土耳其保存的只剩蛇身,蛇头收存于大英博物馆。
第三座是君士坦丁方尖碑又称墙柱,是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罗格尼图斯为了纪念他的祖父巴西尔一世贝斯雷奥斯,于公元10世纪建造的,也是唯一一个由本地人自己建造的石碑。碑高32米,碑身外原来镶满了镀金青铜浮雕。公元13世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侵入君士坦丁堡的时候,那些青铜浮雕全部被毁,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石块。在1894年的地震中,君士坦丁石碑受到损坏,此后土耳其政府对其进行了重建。
苏丹阿赫迈特广场的最东头有座漂亮的德国饮水亭,是1898年日耳曼皇帝威廉二世送给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的,造型很古罗马,绿色圆顶上停满了鸽子。
作为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第二站,伊斯坦布尔的魅力不仅仅限于地平面上。令世人惊叹的位于圣索菲亚大教堂附近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点。
据说上世纪初,伊斯坦布尔老城的居民们总能在夜间听到地下有潺潺的流水声,却无人知道其中缘由。直到上世纪60年代,荷兰考古学家发现了这座地下水宫,才揭开了这一神秘现象的面纱。
从入口拾级而下,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地下水宫长140米、宽70米,336根高9米的粗大科林斯式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据说这些石柱均是从安塔托利亚地区的神殿中搬运过来的。好莱坞的《007在伊斯坦布尔》和成龙的《特务迷城》都曾在这里取景。
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是因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建于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动用了七千名奴隶在教堂废墟上建成。修建地下水宫,一方面为的是保证宫廷用水供给,另一方面是防止敌人围困,有备无患。水宫储水量达10万吨之多,如果蓄满了水,据说可供当时全城人喝一个月。在奥斯曼帝国对拜占庭帝国的长期封锁中,地下水宫对于保障整个君士坦丁堡的供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凭栏望去,一根根汉白色的石柱表面,留下了时光和流水雕琢的痕迹,氤氲的水汽和石柱底部散发出来的幽暗灯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水宫之所以充满神秘色彩,还因为这里囚禁着的邪恶的神灵——蛇发女妖美杜莎。在希腊神话中,美杜莎是海神的女儿,因美貌被雅典娜妒忌,将其头发变成蛇形,让其目光所到之处人变成石雕。在水宫的一侧,两个巨大的石柱下面压着女妖的头像:一个朝下,另一个则侧脸向下。
究竟为何如此放置?有说是因为这些石柱是从安塔托利亚地区的废弃神殿中搬运过来的,其中有两根太短,所以必须在柱底下垫一个支撑物,而美杜莎头像由于基座平整,倒置摆放能更紧密地与石柱结合。但地下水宫是工匠们历时两个世纪修建的庞大而严谨的宫殿建筑,会出现石柱不够长而需用基座填垫?
仔细观察,发现地下宫殿中有很多石柱的长度不够,顶端有的垫砖有的垫石头。
在地下水宫的336根石柱中,有一根格外引人注目——眼泪之柱,上面有树纹及孔雀眼的纹路,充满了沧桑和神秘感。据史料记载,“眼泪之柱”最初是为了纪念当年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而惨死的数百名奴隶而建,柱子上的“眼睛”里不时会流出“眼泪”,就像奴隶们在哭泣。
水宫内游步道旁的展品。
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是伊市众多地下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水宫,给这座都市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在土耳其的古迹遗址图谱上熠熠生辉。
在伊市,托普卡帕宫因其低调古朴却优美壮观的特质、优美的花园和独特的布局以及宫内丰富的珍宝和档案文献,成为了曾经奥斯曼帝国统治者的住所和最大的皇宫。
托普卡帕宫在伊市的欧洲部分、金角湾南岸一个叫“皇宫鼻”的山顶上。“皇宫鼻”像一小半岛伸入海中,右前方为广阔的马尔马拉海,左前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入口处,景色绮丽。
在宫内山岗顶部,俯瞰金角湾及马尔马拉海,庭院的许多地方可以饱览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美丽风光……
从麦斯大道可直达托普卡帕宫的帝王之门。帝王之门又称作苏丹之门,位于皇宫的南面。
帝王之门于1478年落成,在十九世纪又以大理石覆盖其表面。巨大的石门突出了它的防御角色。中间的拱门是高大呈圆顶的通道,顶部刻有金箔的奥斯曼文字,包含苏丹的图拉及古兰经的经文。
穿过帝王之门后便是第一宫廷区,又称禁卫军之庭或阅兵院。第一宫廷区是皇宫的周边地带及花园,是众多庭院当中最大的一个。
花园里建有一座曾经用作为弹药库的艾立尼教堂,教堂背后还有一座造币厂。
第一宫廷区的陡坡向海伸延。
庭院中有一段路被围杆拦着,这是托普卡帕宫旧时的主干道模样。
崇敬门,亦称中门,是第二宫廷区的入口。崇敬门有两座八角形的尖塔,拱门上及两塔之间的三个窗户清晰可见。大门的两面都被充分装潢,上半部刻有宗教碑文及苏丹的字押。
位于第二宫廷区里的诸多建筑构成了整座托普卡帕宫名为“比伦”的外城。第二宫廷区又称底万广场,宫廷右边是带有圆屋顶和烟囱的宫殿御膳房,还有一些在御膳房里干活的仆人房舍。
在宫廷左边的是库巴尔提(帝国议会讨论国事的房间)和内政部,地面用大理石铺成,廊柱布置了大理石及斑岩所制的柱子,建筑以白木配上镀金的框架,具有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
在库巴尔提的后方耸立着一座正义塔,它是托普卡帕宫的象征性建筑之一。
吉兆之门是第三宫廷区的入口,外宫的界限。吉兆之门入内区域被叫做“恩德仑”,它是苏丹和他们的庞大家庭生活的地方。因此,这一部分的警卫尤其森严。
吉兆之门的圆顶由大理石柱子支撑著,标志着苏丹在宫内。任何人在没有苏丹的准许下不得擅进。吉兆之门具有洛可可风格,入口处有苏丹字押、古兰经经文,天花被部分上色,天花中央悬挂著金球;墙身则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主,并画上风景缩画。
吉兆之门后方即是觐见大殿,又称为觐见大厅或请愿大殿。
觐见大殿呈方形建筑,极具土耳其特色,由二十二支圆柱组成的柱廊环绕在外,支撑著有悬檐的大屋顶。内里有一圆顶状的房间,还有两个相接、较细小的房间。
在觐见大殿的正后方、第三宫庭区的中间是具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穆罕默德三世图书馆。这座建于郁金香王朝的建筑杰作,又被称为恩德伦图书馆,由热爱书法和图书的苏丹穆罕默德三世建成于1718年,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帝国珍宝馆,这是穆罕默德二世于1460年所建,当做藏宝库使用,现在转成展示历代苏丹所收藏的艺术珍品和各种宝藏,里面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宝物,但禁止拍照。
在宫廷中转累了,坐下小憩,活泼的小孩、神秘的伊斯兰美女成了我的镜中景;庭院中的热情鹦鹉郁金香、凤信子花艳丽灿烂,点缀着以米灰色为基调的宫廷建筑……没有战争,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第三宫廷区中可登上山岗,俯瞰美丽的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
第四庭院又称后宫。后宫规模宏大,是苏丹及其家人在皇宫中的私人宫殿,满院一座座精致的阁楼和花园。
圣迹之殿意为“专有的房间”,是专供苏丹使用的房间。苏丹将这座宫殿右手边的第二件房间作为办公室,被称为“王座屋”。苏丹塞利姆一世政府从埃及带回的宗教遗迹也被收藏在这座宫殿。
走廊上墙面以稀有的再造砖块堆砌,主要是蓝色及以花为图案,制作相当精细。
割礼殿就坐落于圣迹之殿的旁边。1640年,易卜拉欣一世建造,那是一个夏宫,作为年轻王子进行割礼之用,割礼是伊斯兰传统的通过仪礼。
托普卡帕宫中有很多亭楼,其中最重要的有埃里温宫、开斋亭、巴格达宫、大宫殿和阶地亭。亭楼既是欣赏风景的好地方,又是宫廷中的优美点缀,体现了奥斯曼设计师的聪明才智。
不同于其他亭楼,阶地亭坐落于郁金香花园。郁金香王朝前,这里因为被作为花园的“前厅”,故也称为“前厅亭”。
坐落在胡马雍大厅中水池旁的埃里温宫,是苏丹穆拉德四世为纪念埃里温于1636年下令修建的亭楼。埃里温宫用于宗教静修,其建筑较为细巧,有一个圆屋及三个后殿。其中一道墙上置有一道门及一个壁炉,以大理石构成,对着柱廊,其他墙壁都以蓝白色的伊兹尼砖块砌成。
开斋亭由苏丹易卜拉欣一世建造。开斋亭,事实上是一座凉亭,因为苏丹最初在此开斋而得名。苏丹在此观看斋月期间清真寺亮起的灯火,在念祷告词时开斋,去阿加斯清真寺做礼拜,之后用餐。
大宫殿是托普卡帕宫中最后一个建成的亭楼,和宫中大部分的建筑有很大区别。由于这座亭楼是由苏丹阿卜杜莫西德下令修建的,故以其名字命名。大宫殿是欣赏海峡风光最好的地点,即便之后的苏丹入住多尔玛巴赫切宫或伊尔迪兹宫,也会专程来托普卡帕宫的这座亭楼。
托普卡帕宫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25位苏丹寝住过的宫殿,1478年建成,作为皇宫达400年之久,是奥斯曼时期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皇宫的修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点点添加,才成了今天的样子。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将这座皇宫改为博物馆。
托普卡帕宫建于世界最优美城市中最优美的区域。而这片老皇宫中最美的地方,无疑就是“皇宫鼻”的山岗上,在金角湾远眺博斯普鲁斯海峡,吹着湿润的海风,看海鸟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