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李亚倩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米亚罗旅游攻略【鹤鸣堂.文事】晋城历史文化漫谈之一:晋城有多牛?中华九大文化竟都发源于此!-鹤鸣堂

2018-10-30 全部文章 606
【鹤鸣堂.文事】晋城历史文化漫谈之一:晋城有多牛?中华九大文化竟都发源于此!-鹤鸣堂
晋城历史文化漫谈之一:
晋城有多牛?中华九大文化竟都发源于此!


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
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长江与黄河不是专指一条河流,而是一个集群概念,他们与众多支流一道,冲刷出了呈扇形分布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邪御天娇,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场所。
黄河最重要的支流有汾河与渭河,汾河文明和渭河文明造就了灿烂的三秦文化和三晋文明,也成为人类文明中最为恢弘的乐章。
在黄河的支流中,有一条如此重要,米亚罗旅游攻略却被长期忽略的河流是沁河。
沁河长达485公里,水量充沛,是山西第二大河流,也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因为从太行山中切山而过,流域面积不大,只有约1.4万平方公里。
沁河的最大支流是丹河,丹河是晋城境内的第二大河流。沁河、丹河,号称晋城的母亲河。他们以低调且富足的姿态,丰富了黄河的水源,成为黄河文明和中华文明重要且富有特色的源头之一。
从已知的历史来看,沁河与丹河孕育出的晋城文化,至少是九大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中华神话故事的发源地

今年人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
习总书记讲话中提到了7个神话传说,至少有女娲补天、神农尝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四个都发生在晋城境内。
“女娲补天”遗址在泽州县境内磨儿山上,那里建有女娲窟、伏羲洞和女娲宫,还有一处“女娲氏炼石处”的摩崖石刻。《大清一统志》等典籍对此有记载。近年在“女娲补天”发生地浮山以及附近的河东,发现了旧石器晚期遗址和新石器早期遗址,出土了石磨盘、石磨棒等石器,为这一神话传说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列子.汤问》的记载,愚公当年要移的山,一座是太行,一座是王屋。仅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只有晋城面临二山,太行居于左,王屋盘于右,且面山而居(即处于山的北面)。
关于“精卫填海”,《山海经》中有明确记载的故事发生地发鸠山,就在晋城与长治交界,此外别无分号。
而神农尝草则发生在高平的羊头山上,这,已经得到了千百年来从皇家到民间的公认。
因此,晋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远古神话核心发生区”。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比如陵川塔水河古人类遗址、下川古人类遗址、高都遗址等都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神话传说开启了人类从蒙昧向文明的过度。随后的晋城,留下了一系列历史传说,人们所熟知的有:舜耕历山、大禹治水,夏桀居垂、商汤祷雨、箕子谋棋、周穆王巡狩等,这些,不仅存在于代代相传的叙说中,而且有丰富的文化遗存。
众多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充分说明,晋城人正是习总书记所赞誉的——是具有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的人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开拓者。
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高平羊头山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神农炎帝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神农炎帝诞辰日,从已知史料来看,至少在明代,就有官方在高平主导祭祀炎帝的盛典。千百年来,民间祭祀更是连绵不绝。
从2016年开始,高平市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其中,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典礼是最为宏大的活动之一。
目前,全国已形成湖北随州、湖南炎陵、陕西宝鸡、湖南会同、河南商丘、山西高平等5省6地“争炎帝”的局面。但是,高平分布的炎帝古庙、古碑,无论是数量、规格,还是密集程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实属罕见。
在文物遗存方面,高平保存有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炎帝陵碑。2001年,高平羊头山发现一块唐代石碑,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记录炎帝信息的石碑——碑中有“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的记载,同时还记载了炎帝在此尝百草宗易汇,种五谷始创农耕社会的相关内容。
中华“五谷”麻、黍、稷、麦、菽,即麻子、黍米(粘米)、小米、麦子、大豆,是炎帝的发明,最早的产地就在羊头山上。
至今,“五谷”仍是晋城百姓餐桌中最常见、也最暖胃贴心的粮食品种。
历法的发源地

有农业就会有历法。历法是指导农业的科学。
中国最早的历法是《七十二候》,费贞绫 它正是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
《七十二候》完整记载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都市灵瞳。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相传,舜王当年在历山耕治时,结合天文,根据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的规律,编制了《七十二候》,历山之名也由此而来。
阳城的析城山也有历法诞生的说法,据当地人介绍,每年立春、夏至、立秋和冬至四个节气,太阳正好处于析城山的四座山头之上,由此衍生出了二十四节气。
五千年沧海桑田,随着地理、气候以及天文活动的变迁,七十二候在黄河流域已经很难广泛应用,但仔细观察,晋城地区仍然是与七十二候物候特征对应最为接近的区域。
中华美食的发源地

晋城地区最流行的大餐(酒席)是“十大碗”。其杰出代表是晋城十大碗和高平十大碗。
很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高平十大碗:现存世最早、最系统的中华美食》,文章认为,“羹”是人类走出茹毛饮血阶段之后,发明的最高成就的美食。之后,炒菜的出现已经是南北朝时候的事了。晋城(高平)十大碗是就是先秦时代美食——“羹”的遗留。十大碗最早应起源于商汤时代,发明者是辅佐商汤伐纣的一代名相和中华厨神始祖——伊尹。
晋城有伊侯山,伊尹庙,还有众多的汤帝庙。
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商汤与伊尹这对中国历史上最早最佳的君臣搭档,到底在晋城做出了怎样骄人的政绩?以至于对他们的祭祀至今仍连绵不绝。但是,至少有一点殃金咒,他们教给了人民制作美食的技艺,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美食晋城(高平)十大碗。
在近期的访问中,我又发现了一个事实:十大碗实际上只是晋城传统美食中的一道,根据汤菜数量搭配的多寡,晋城真正的酒席是“八八六六”,规制依次为:八八(十六道汤菜)、八六(十四道)、六六(十二道)、十大碗、八大碗。
围棋的发源地

1993年,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国先生发表了题为《论陵川棋子山与围棋起源》的学术论文。文章首次提出围棋当起源于商末周初时的太行山南端主峰地区,即古代淇水的源头地区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一带贼之法师。文章发表的当年,《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华社也两次向国内外发出通稿,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借此,陵川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围棋发源地也成为陵川乃至晋城的一张名片。
棋子山的谋棋岭上,曾分布有黑、白相间的卵石,酷似棋子。谋棋洞内,有一处极似围棋棋盘线条的痕迹,洞顶上,散落着像围棋子一样的黑白圆形的凹痕。这些,都使得棋子山充满了无限的神秘感。
杨晓国先生的论断推出以后,陵川县曾倾全县之力打造世界围棋发源地的品牌。 2007年8月9日20时,在首届国际围棋文化节上,中国社科院先秦史学会在陵川向外界宣布:陵川一带现存各种有关围棋文化的民间传说和遗迹遗存等资料证明,晋城陵川棋子山一带是中国围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2011年5月23日,陵川烂柯山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但是,随着围棋运动的逐渐衰微,世界围棋发源地这个品牌也在渐渐失去其光泽。
围棋发源地这一曾经的金字招牌,是否会沦为鸡肋?
爱情文学的发源地

中国爱情文学中,如果说“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排第二的话,恐怕很难找出排第一的诗句来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的这首《摸鱼儿·雁丘词》写于1205年,当年,16岁的元好问正求学于陵川,这是他赴太原参加乡试时所作。
如果说《摸鱼儿·雁丘词》是中国爱情诗的高度,那么,《诗经》就是爱情诗的源头。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
“淇水”在《诗经》中出现多次,淇水是送别之地,是青年男女的恋爱场所,河畔,演绎了诸多丰富的送别离情与浪漫的爱情故事。以上两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佳作。
淇水发源于陵川棋子山。因此,说陵川(晋城)为爱情文学的高地或发源地,应该不算过分。
北方丝绸的发源地

“丝绸是南方的产物”,这一观点不知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对此,晋城表示不服。
晋城栽桑养蚕的历史据说起源于神农炎帝时代,炎帝的妻子听訞带领部落人民织麻为布、缫丝织绸,结束了人类以兽皮、树叶遮身的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晋城就出现了“桑林”的地名。
《中国丝绸史》载:西汉以来,山西夏县以及潞、泽一带(指今长治、高平、沁水、晋城、阳城)农户中栽桑养蚕、缫丝织帛已很普遍。隋唐时期,桑蚕业已成为泽州百姓的主要产业之一,当地流传着“丝帛自古走波斯”的民谣和“户户都养蚕两地情,强过米粮川”的歌谣。
作家毕淑敏在《化干戈为玉帛》一文中说:
“高平不仅发生过战争,也盛产丝绸。
传说这里是炎帝的故乡,那条蜿蜒而过的丹河,在古代被称泫水空中蛇灾。泫水便是缫丝的首创地,它位于高平市西北山区的泫谷,发源于西珏山簏的泫水河。新中国早期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高平最早叫泫氏县,那里有条河叫泫水,泫水河畔是我国丝绸的发祥地。’”
范文澜先生为何会有此说?因为范氏始祖,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其中的一支,“源自尧裔、望出高平”,指明了范姓的源流和郡望。范文澜先生身上流淌着高平人的血脉。
近些年,有人考证出,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晋城盛产潞绸。潞绸与杭缎、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丝绸,以软、亮、柔、轻四大特色著称,其中,又以晋城独产的“双丝泽绸”更为著名。“双丝泽绸”是在潞绸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比潞绸又前进了一步,代表着明清时期中国丝绸的最高水平。
晋城至今仍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蚕茧产地和丝绸生产基地,所辖阳城县为华北第一蚕茧大县,是全国三大优质蚕茧基地之一。2006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阳城蚕茧”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当然,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晋城地图看起来就像一片“桑叶”。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某种昭示。

戏曲诸宫调的发源地

说晋城是戏曲诸宫调的发源地,与中国古代音乐大师,北宋泽州人孔三传有关。
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载:“熙丰、元祐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
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期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故事。
诸宫调演唱时不再限于一支曲子,也不再限于一个宫调。它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来选择、连缀不同的宫调、曲子。宫调曲子的更替,依循着故事起伏的脉络,以故事为音乐的命脉,用音乐渲染故事。这样,诸宫调就成为以故事为重心的文学——音乐组合体。它是讲唱艺术的高级形态,它把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整体性带给了戏剧。
说的直白一点,孔三传就是将“小品”这种初级的艺术形式改造成了“戏剧”这种艺术高级形态的大师级人物。
可惜的是,孔三传的历史除了散见于宋人的几本笔记之中,其余的已经无从考证了。能让世世代代晋城人记住他的极限兑换空间,是至今仍唱响在太行山上、让人们如痴如醉的上党梆子(上党宫调),还有散落在乡间寺庙里的几百座古戏台,以及众多的戏曲砖雕、碑刻作品。
太极拳的发源地

关于陈卜的名字,最早是听何江涛先生说起的。这些年,他在多个公众场合一直提陈卜先生的名字,可惜,至今仍没有几个人知道。
陈卜,陈氏始祖,河南温县陈氏太极拳创始人,原籍山西泽州(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明洪武7 年(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单向暗恋你,深为近邻乡民所敬重。故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解放后,陈卜庄并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后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小雨沙沙简谱,又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扬村。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著陈氐人丁繁衍,常杨村易名陈家沟。(源引自百度)
从陈卜创设陈式太极拳算起,陈氏太极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传至十二代了。
以陈氏太极拳为依托,河南省焦作市正在打造“世界太极城”,气魄和手笔之大,让人惊叹。
除了陈卜,还有一位太极拳大师,他就是《太极拳论》的作者溧阳论坛网,一代宗师王宗岳。
王宗岳生活于明朝万历年间。关于他的出生地,一说是山西太谷县小王堡村人,一说是山西阳城县小王庄人。可惜的是,对于王宗岳,就连阳城人也知之不多。
为何晋城会与两位太极拳宗师扯上关系?太极与围棋,太极与晋城的山水(太极湖、鲤鱼湾),太极与晋城尚武的传统之间,到底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恐怕还需要有心有识有情之士去一一揭秘。
关注晋城愈久,就愈会发现,这块土地上竟隐藏着如此多的神秘与神奇。
或许,读懂了晋城,你才有资格说,你读懂了中国。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