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里尼奥女儿【视频】桥语絮絮-犹当思归-四月和桥
【视频】桥语絮絮|犹当思归-四月和桥
题 记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华夏民族离开了上古的道德时代。孔子周游列国时,曾亲口承认自己“若丧家之犬”,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将人们带回仁德的家园,反落得“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老子、庄子看透了世间善恶等二元对立的虚无,回归“自然”无为,虽然说不清所谓的“自然”是什么,但“至虚极,守静笃”的功夫也不是轻易学的。
儒道两家都有他们的精神家园,都有教典流传,也都有教主在千年呼唤。这两条路走好了,可升欲天享乐,可登梵天为王,但天福享尽还有可能沦落恶道。佛陀为了教导众生了脱生死轮回才来到人间,行佛道者如果只得升天的果报,多少有些惋惜。但是,层次越高越难达到,涅槃寂静的大圆满境界,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当何以归?
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很多高端技能才能举重若轻的蹈行正法,比如高效有序地完成工作任务、手段高超地应付恶性竞争、坚决果敢地处理情绪伤害、善良谦和地顾及他人的感受炸鱼不粘锅。大家把种种苦恼归结为时代转得太快,其实各种苦痛自古而然,轻松的人少。
正当地处理生命中遇到的问题是每个人的责任,但反观我们的教育,妈妈甚至将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揽,孩子又怎么会明白身体健康是自己的责任。至于道德教育,可以用一个时下非常流行的佛教用语——“随缘”,如此我们的答卷大多都不圆满。如若放任自流,不知——
无源之水对头小冤家,流归何处?
生生世世的轮回中,我们有过无数次的生命,曾为梵天仙眷,俯瞰人间;也曾为恶鬼奴隶,低头受戮。想想此生眷恋的一切,便知久远以来生生世世皆是如此,放不下家人朋友、饮食财产,积累了太多的习气北郊迟志强。可能很多都源自过去生在畜生、恶鬼等恶道的生活,有可能把我们带回恶道,非常可怕。
轮回是什么?我们碰到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境遇,会产生同样的感受,做出同样的反应,从而被同一个障碍不断地阻挡。看不到内心的烦恼,转而去怨怼境缘,便会搅在轮子里转不出来。即便真的是境缘不好(都是自己种的因果),无论是妄动恶念,还是苦不自胜,不在自己内心做文章,就会永远栽在同一个坑里。
无量劫的轮回中,我们为善造恶,一大堆善恶业报等待成熟,一大堆善恶习气盘踞在内心,这些都像地雷一样存在于身心内外。仔细思维,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生活,用同样的行为模式,给自己制造同样的问题,直到我们的身体再也不能承受日积月累的负能量,老了、病了、不能用了。于是,一期生命结束,也不知道这一生修得什么因缘、业力和习气,茫然的奔向下一期生命,睁开眼睛还不知道换了身什么行头。
观想轮回的可怕,每次都让人非常不安。生命太久远了,佛陀不在,谁也说不清自己有多少问题,何以沦落至此。只知道曾经犯了很多错误,以致内心杂染太多,放逐了自己。
何以受困酷酷猪,不见归途?
我们的生活充满虚妄,蛛丝马迹、坊间传闻、妄想忧思和小人的言行。同时,每个人都有表现欲和认知的局限,眼见耳闻亦不实在,被眼前的境缘迷惑,“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的现象普遍存在。生活不在实相中,便在虚妄里,执着虚相,便是迷途,而离诸虚相,便是回归。
要理清这些虚妄的由来,得先想一想我们喜欢的东西。孩提时是妈妈和玩具,找不到他们便会嚎啕大哭,以为失去了他们;青年时是伴侣,相互猜忌、捕风捉影,没事找事的情况比比皆是,可不是只有女孩子才会小心眼哦;成家后是孩子,不顾世界的残酷,一味宠溺娇惯,造就了一代代纨绔子弟。虽然不同的阶段执着的东西有所不同,但贪着的劲头从来不曾停歇。此外闰月鞋,我们可能对自己过度在意,也可能对别人过度好奇,层层叠叠的习性和点点滴滴的误解,造就了大家各自不同的世界。
很多时候,只需把视野放大,便可破除表层虚相。有人说,真正的成熟是见识过世界的复杂之后,依然单纯。见识世界的复杂可以看到善恶美丑的两极,建立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标尺;真正的成熟可以铸就单纯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认知。
可惜,这个世界的风土人情花花哨哨,没多少精彩的东西。再怎么疲于奔命的见识过后,回头苦的热辣辣的时刻,便知我们所求的只是安身之需和安心之恃,不是那些见识和成就。怎奈层层虚相张益宁,镜花水月之中,身心实在难安,岂不思归!
诚然,井底之蛙特别容易深陷执迷,但老话说得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蓝金组合。智慧可以有力地看清什么是虚妄,什么是相对的真实,不受迷惑。与其东奔西顾,不如跳出来思考一下,我们看到的到底是什么。大声地问一句——
这世界真实吗?
▲ 《生命的意义》,霍金眼中的世界无实
霍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通过自然科学,证明了这个世界的悖论。《生命的意义》恰好可以说明人类的大脑是如何制造出所谓的“客观”。我们通过感官与世界相连,如果感官的由来并不客观,那么世界有何真实可言。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思想行为均受其影响,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说它无实可真吓人。不过别担心,是否被世界迷惑,可是凡夫和圣者的分水岭,我们有更好的选择。
历代开悟的祖师大德留下很多诗句描述开悟后的境界,共同之处即大千世界瞬间粉碎,狂躁之心一歇永歇,从此活在当下,吃饭即是吃饭,睡觉即是睡觉,了无牵挂。反观我们凡夫的情况,感情和名利时常带来一时的满足,但身外之物不可常保,情爱亦难持久,所以大家也时常感到空虚。
我不否认这个世界的美好,人类无论多么苦难,都能产生真挚的情感和牺牲精神,会无私的奉献和奋斗,或许在佛菩萨的眼中,看到的是慈悲根性。但这一切都随缘摆动,无法停驻。师父说,因缘法的特点就是时刻变化。
世间万法都是浓烈的,一淡下来便会空虚,出世间道法则像君子一样平淡,不需依托外缘。祖师大德开悟时所说的“大千粉碎”,意即看破世界的虚妄,内心不再被境缘所转,以致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碎为微尘。不以外物为依托,那么何处安放身心?答曰大圣车服,“活在当下”。
古圣先贤们都声称身心的安宁只在当下,整个世界都是“障目之虚”。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活在当下可以获得安宁,穆里尼奥女儿那么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什么叫活在当下纽约灾星?
《若能强行做得主》曾辨析智慧的相貌和层级,真正的智慧源自没有念头的“空”。其实也并非真空,“潜意识”和“深层潜意识”(佛教用语多蒙卡修,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仍然在运作,专注力不够便无法觉察。佛陀可以被认为是已经转化了“深层潜意识”的人,因而心、意、识完全可控,智慧尽显。
我们平日里妄念纷飞,还有那么多不受控制的意识层级,当然无法了解自己和世界的实相,更不会有智慧和安宁。那么,解决问题首先需要突破表层意识中纷飞的妄念。
我们只能在念头升起的当下觉察到它们,起先觉察力不够之时,还需要一点正思维的辅助。比如,佛陀告诉我们,紧张属于嗔心的一种,源自对现况的排斥。有了这个指引,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觉察,便可慢慢发现自己到底不接受什么,升起嗔心导致紧张,进而有可能转化这个恶念。
只有不间断地修习专注当下,才能越来越直接地觉察,在紧张的当下,立即觉知恶念,舍弃它,并回归平静,不再依赖正思维的辅助。如此医嫁,各类恶念逐渐淡薄,心的自主性逐渐增强,慢慢让觉察走在念头的前面,看到“潜意识”、“深层潜意识”,一一转化,进而破尽愚痴、看到实相。
这个过程至少需要突破人性所有的弱点,拔除身心内外所有的地雷,才能将轮回踩在脚下。当然不再受困于世界的虚无,身心大安。
活在当下即是念念专注、念念觉知,说来简单却少有人能运用自如。无论是谁,能够勉力回归,终有一日可与十方诸佛比肩,至诚随喜赞叹。然而,我自忖前路迷茫,需要早寻后路。
“家乡”路途遥远,当何以归?
中国人是幸运的,由于儒道两家的千年流传,为中华民族准备了入世修德和出世修道的精神基础,大乘佛教才得以在这片土地扎下根基。相比之下,印度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应化之地,不但大乘佛教难以存活,土生土长的南传佛教也已基本灭绝。
解脱轮回是一点点抽离世间万苦的过程,“苦了今生为来世”是对佛教“忍辱”精神最大的误解,越来越安宁平和、举重若轻才是在佛法中有所增长的表现。佛陀的教理一历耳根,杨柳松便是止息苦难、开启安乐之门的钥匙,需要很大的福报才能得到这样的机会。我们都应该臣服于自己的善报李沐晴,并感恩老子、孔子、庄子等一众先贤的德行,改往修来。
佛陀说法教化49年,卷帙浩繁,其中“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便可往生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最难令知识阶层相信。其实,如果我们深入经藏,不需凭借对佛陀的“个人崇拜”,便可在各宗各派的教理中找到支撑净土法门的法理逻辑。最近重新研读师父教授的《百法明门论》和《八识规矩颂》(两者均为唯识宗的入门基础,旨在辨析世间万法的相状,我们可以搜出来试试水),深感佛陀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便可领悟,大部分教理很难普遍传播。
诸佛早就看到了真理的浩瀚深奥和众生的浅薄邪迷,知道我们自己回不去了暗王斯狄尔。面对这种境况,阿弥陀佛在漫长久远的时光中,以圆满的佛果功德建造了极乐净土,并发下大愿,愿意往生净土者只要临终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一定现身接引。释迦牟尼佛留下的千经万论,旨在导归极乐,就是希望我们能乘上弥陀愿船早日回家。
佛法不思议,“阿弥陀佛”圣号就是释迦牟尼佛全部智慧的结晶,只要抓的捞,便可招感法缘。坚持下去,三年五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终能体会法意,究竟解脱。念佛一法,民妇村氓、不识一字可以得度,大智大勇、披荆斩棘亦不在化外,是诸佛为我们铺好的归途。
文/桥
图/石狄雯
苹果手机打赏通道:)
▼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