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三山岛【高志军】 “文化自信”杂谈-静乐人
【高志军】 “文化自信”杂谈-静乐人文化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部分,我们经常说“文化知识”,“文化”即指人文科学,“知识”即说自然科学。所谓“中国文化”,“中国”是定语,限定了地域和民族,一般指源于中国的人文科学成也萧何,域外称东亚文化或汉文化。而“科学”都具有操作性、门类性和使用性,属于科技、艺术和技巧的范畴,自然科学中诸如四大发明等源于中国的科技属于中国文化,其余绝大部分是世界共同共有的渔游蛇,所以不能称作中国文化。今天我们谈“文化自信”,该自信什么,该如何自信,却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下面我谈几点认识。
一、所谓“传统文化”,“传”指传承,“统”指意志力、约束力,“传统”二字的内涵指历代一致认可,是古人竭力推崇的思想行为准则,是先贤刻意或希望把握的文化思想方向。这种强烈的意识也体现了对文化发展的责任担当。所谓“中国核心文化”,是指易经、儒释道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儒释道文化是易文化的发扬光大水啸雾都。儒家文化是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家文化是说明人与自然关系的,而佛家思想的溪流源于印度比华利豪园,浩大壮阔的波澜在中国,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文化天佑鲍比,与儒道思想一起构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中国文化的三足支架之一。中国“文化”取意于“文以化人”,是形而上的,是属于思维、意识、观念范畴的内容,诸如人文思想、哲学思想及智慧理念,是文化或人文的核心部分。“文”是“文”,“化”是“化”,“文”指文字、文章、典籍及其思想,于个体强调理解掌握的程度,“化”是变化,指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改变个体和社会的程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全面理解掌握,须从孩时做起,但孩子缺乏理解能力,理解不了就先记,记住了日后才有温故知新的基础。比如《论语》里的很多话,儿时理解寥寥,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理解,这种递进的理解就是温故知新。所以我赞成小时候摇头晃脑、带腔韵而不知所云的朗读、朗诵,旧时《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写的像儿歌一般,就是为了容易记住。小时候经常背诵课文,背不下来经常挨板子,记得上初中时,杨秉权老师正在作文言文“之”的讲解,我走神了不知在底下做什么,于是粉笔头砸到我头上,让我疼痛犹新,使我永远记住“之”有“它、这、的、去”四个理解,我非常感激我的恩师,没有他的严厉,没有我今天对文言和文化的热衷和追求。所以我深深觉得谈“文化自信”,必须从儿时开始,从记做起。
二、在记的基础上大量、大范围阅读传统典籍,这是“文化自信”的第二步。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融会贯通或学贯古今,这两句成语都有一个“贯”字,是因为我们平常所学好比或多或少取得了蚌壳中的珍珠,却很难将所学到的颗颗“珍珠”串连起来实现思想的融会贯通,只有贯通串连才有“项链”的璀璨,只有贯通古老智慧、串连新旧思想,才能与现代思想相结合,产生新的共鸣点、闪光点而趋向思想的成熟,而这种共鸣点、闪光点就是所谓的学问或学术。一些学生不会写作,根本的原因就是阅读量少,没有融会贯通。
20多年前我在校读书,自以为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开始在校刊上发表作品。教《大学语文》的是一位副教授,有次她对我说:“你写的还可以。你读过《水浒》吗?”我说“读过”,她说:“你懂得‘水浒’二字是什么意思吗?”一句话问的我脸红耳赤,我还真不知道“水浒”二字是什么意思。一个连耳熟能详的书名都解释不清的人还谈什么自恃或自信刘海科,她的提问让我刻骨铭心。后来在大量阅读传统经典的基础上轰叔,我才似乎明白了“水浒”二字:“水浒”是水边和岸边的意思,而一篇宏伟巨著用“水浒”二字概括其思想有极为深刻的思想意义。在水边和岸边的人不由自主要思考出路,必然要思考渡的方法,人生就像渡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生的艰难、困苦、磨难好比横阻在面前的江湖,甚至参加高考的学子都是聚集在人生第一道江河岸边的渡客,而108将以梁山为舟,像李逵一样的人都是不能自觉的渡客,一些像卢俊义一样有才学功名的人也成为别人摆渡的对象,而像宋江吴用一样想摆渡大众的人,最后却弄得舟毁人亡。岸边的渡客都想过的去,而顺流而下、委曲求全是渡,逆流而上、反抗斗争是渡,杀人放火、落草为寇是渡,痛改前非、期盼招安而重归正常生活也是渡汉娜蒙塔娜。儒家说不要暴虎冯河,鲁莽地蹚过去有生命危险,人人都有如此的艰难或阻碍,自己能过得去,最好让别人也过得去,所以孟子提出“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本质其实就是摆渡大众的思想,而众人努力合作才能架起顺利通过的桥梁。自私自利只念一己之欲,采取不道德、损人利己、牺牲别人甚至邪恶阴毒的方法来渡,聚集在岸边的人都会焦虑和忧愁,或产生内斗,不是等死作死,也会困死。道家讲道法自然,所谓“道”就是“路”,就是想为困在岸边的人寻找出路,是以天地、阴阳、你我、相对的辩证思想的一种渡。而佛家普度众生的“度”与“渡”的意思大致相同,扩大了渡的范围,却强调和要求渡的智慧。所谓儒家、道家、佛家不是指孔子、老子或释迦摩尼,是说三大文化思想,而所谓儒教、道教、佛教则首先与教育、教化有关。人生必然要思索艰难困苦面前的“渡”,选择渡的方法,必然要掂量法律,考虑道德,畏惧人心,区分善恶,所有的思索即是岸边的抉择,而这种思索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囊括于儒释道传统思想,谈“文化自信”,要充分理解“水浒”二字,须全面、广泛、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当读完《水浒》,从108将异彩纷呈的人生故事看他们的抉择,去思考人生的“渡”,才能实现故事、书名和传统文化思想的融会贯通,才能真正贯通串连其极为深刻的思想意义。而如果让一个孩童或少年去充分理解这样的意思,不仅太过超前,也不可思议,粗略地翻过印有“水浒”二字的封面,去首先细致阅读书里的精彩内容是积累阅历的正确方法,仅仅“水浒”二字,需要融会大量的阅历,须要不断“温故”不断“知新”,是值得用一辈子的阅历去反复掂量思考的g3步枪,所以说大范围阅读传统典籍是“文化自信”的第二阶段。
三、“文化”一词全世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概述,是因为谈文化要离开自然科学,走一个大圈、读万卷书,最后又奇怪地回到自然科学,寻求科学对文化的支撑和解释,而谈自然科学的人要离开人文科学,走一个大圈、行万里路,奇怪的是最后也回到人文科学,希望从文化思想中寻找启发和灵感。理科生爱文科方城天气预报,文科生好奇理科就是这种现象,爱因斯坦、牛顿晚年研究神学、佛学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谈“文化自信”,即使不能学贯中西、学富五车,也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这是文化自信和教育的第三阶段,因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而现代人将文理分家是无奈和错误的,其错误在于人为地剪断了这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梦幻西餐厅2。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母,人们说算卦,“算”与数学有关,与数学的概率有关,而佛经说四万八千法门、西游记里说十万八千里并非随意的说法,都是数学对文化的表述。所以“文化自信”的至高境界是用科学求证文化,用文化启发科学,二者好比道家的阴阳或硬币的正反面,相辅才能相成,让二者兼容发展,应是现代思想的焦点,应该是教育努力追求的方向,也是文化和科学发展的巨大空间。但全世界至今在这一点上迈出的步伐不是很大,所谓“文化自信”以某种意义而言还不算自信,苏州三山岛如果将来文化和科学高度融合、趋于一致菖蒲郁金汤,这种成功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而这种成功需要顶尖的精英广泛涉猎、锲而不舍。
四、古希腊神话故事里西绪弗斯触怒了天神,天神惩罚他每天滚石上山广美毕业展,他回家休息时巨石又磙落谷底,他这样日复一日地承受折磨。
大家知道古代有个叫扁鹊的神医,他的医术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说他的两个哥哥比他更高明,他看已病,他的两个哥哥都能看未病,反观现在,病人越看越多,表明我们现在的中医之道不可自信,一定程度甚至是退步了。我们经常说“知道”二字,其实“知”是“知”镇沅信息网,“道”是“道”,仅仅是知道,而身体力行不在“道”中,没有践行文化之道,即是知而不“道”,实际并没有弘扬文化,这不是中国文化的根本追求和精神要义,不是中国文化讲的学以致用。而遗憾的是,有些文化现在已经是不知道了,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有人将中国文化应用到极致,扁鹊、华佗、孙思邈等人就是例证,诸如伊尹、姜子牙、诸葛亮、王阳明等人毋庸置疑也将中国文化应用到犀利、立竿见影甚至登峰造极的地步。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更是对学以致用的深刻阐释,强调学的至上境界是“用”和“行”,不“用”不“行”,意味着还没有真知朱雅琼,他从受迫害追杀的小吏干到人生的辉煌,表明他有些短暂的人生从中国文化中确实感悟了真知。仅仅谈文字,从表述文化的文字谈开,禅宗一祖对中国文字的理解使我感触颇深,他说文字和武功是一样的,文章是文字的不同组合,武功是动作的不同组合,二者的至上境界都是精妙的组合或配合,由此我经常想到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诗句,绝美的诗句其实就是常见文字的绝美组合,而一击致胜的少林武功其实也是常见动作的绝美组合,绝美的诗句就是像感悟武功一样,感悟了文字精妙组合的道理或方法。由此我经常想到药方的效果其实也是追求药材配伍的精妙,甚至人生的吃穿住行乃至社会的一切美好,都应该去感悟这种组合配合,去感悟这样的美妙。禅宗一祖说:“看那看不到的东西,马子跃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人类的视角、听觉、感知能力极为有限,太多的东西看不见,太多的声音听不到,太多的真理不知道。人类已经掌握或知道的东西不值得太自信,文化和教育最大的追求是开发90%未开发的大脑,去拓展未知的空间。所以我认为“文化自信”的第四阶段就是悟。因为许多感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用文字来表述,即使用文字流传下来,后人也往往只能意会其皮毛而已,后人必须像西绪弗斯一样去滚起自己时代的文化巨石,亲自感悟不可替代的感悟g7050,感悟其深入精髓的价值和应用。2015年秋,我让女儿从师大图书馆借回几本饶宗颐的书,饶先生已近百岁,人说“南饶北钱”,是与钱钟书齐名的人,读了90多年书。我打开寄袋,随之而来的首先是焦虑和质疑,因为几本很早出版的书都一样的崭新,书的印记也表明这几本书很早就存入一个拥有一万多学子的大学图书馆,说明几乎没有人看过。而我读这几本书时,无数次的汗颜,因为一个有时还被人恭维几句的文化人,居然时时须借助字典才能读懂他的书,饶先生年轻时就读遍了世间书,后半生一直在抢救性发掘和寻找文化的角落和圪皱,他懂6种语言,创造过几十个文化第一,我越读越羞愧,在他面前立马成为一个小学生,自信全无。我多次思考过饶先生书籍受冷遇的问题,而思考的结果则是读书的艰难恰如滚石上山,饶先生是将巨石滚上文化巅峰的西绪弗斯,他的辉煌无法一劳永逸,更不能替代和免除后人去滚石上山,他彻底休息时,那块巨石已经或正在磙落,这正是文化不能自信的地方,也是文化最大的悲哀所在超能宝贝,将典籍原封不动地存在书厨里,其思想意义于新一代而言没有任何自信可言。今天谈文化自信,呼唤国学的回归,好在中国文化是打磨好的巨石,好在中国文化天生有再塑复原的基因,新一代人只需重新滚动滚起。而所有对教育的指责是一种浮浅,因为当代人的努力中滚着两块巨石,一块是科技,一块是人文,而我们滚动科技巨石的速度使世界惊讶,这已经让中国在迅速崛起,只要我们不再虚浮,冷静清醒地感悟如何用另外一只手去滚动人文巨石,相信真正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自信指日可待。
五、由于历史的原因丁柔安,古代和现代之间,古人与今人之间,中国文化实际已形成断层或裂痕,谈文化自信其实是尴尬或痛苦的,而要接续传统思想智慧并非一日之功,要娴熟自信地将文化智慧应用于现实也非易事。但古代和现代之间、古人与今人之间有一点是相同的,这种相同用释家思想表述就是“月印千江水,情同万古心”,用饶宗颐先生的话讲就是“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用现代思想来说就是现实社会首先要有务实的精神。这种务实的精神要求不必过多地讨论今天对传统文化有多少游移,现实的自信中对传统文化有多少彷徨,虽然我们一直在理沉重的历史与今天、传统文化与未来之间的头绪凌海齐三磊,也一时难以还原真实传统的全部真相,但对“文化自信”本身来说,必须着眼当下学术研究的风气,走出盲目、杂乱、虚浮,聚焦求是、求真、求正,秉持正直、坚持正义、弘扬正气,如果一个社会的文化偏离了这样的正道,谈文化自信其实已经步入歧途,如果文人和他的作品不能体现这样的正直、正义、正气,不仅是文人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痛。为此,文人应该去感知社会的焦虑,明晰时代的浮躁,清晰复兴道路上横亘着怎样的坎坷艰难,直击思想褶皱深处的苦楚和疼痛,文笔为时代而歌,文理因世事而思,少作无病的呻吟,弃绝花拳绣腿、羊头狗肉、虚伪造作,才能找到现代与古老的切合点,才能精美地贯通古老与现代之间的隔膜,才能有效地将古老智慧融会到现代思想中,让现代思想呈现出文化自信的光芒家乐士。所以我认为文化自信于现代来说,就是从现实的世道中去悟道,从文化之道中感悟创新之道、改革之道、发展之道,这应该是文化自信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古人反复讲的悟道。
(本文由2016年夏静乐一中高三的传统文化讲解整理而成,再次呈给即将高考的静乐学子,希读者互动、批评、指正,2018初夏)